終於欣賞了三套不同時代下的「King Kong」,了解它們的不同後,也就更大膽地說:Peter Jackson 的「King Kong」真的向喜劇致敬,真的向Fantasy致敬,也更加對世界充滿關懷。
1933年的「King Kong」是黑白電影,特技笨拙 (以現代眼光看並不公平!),「King Kong」的movement看來是逐格拍攝,就像泥膠公仔電影一樣,但相信以當時來說,是非常震撼的。Peter Jackson 的「King Kong」劇本就是參考這1933年的原裝版本改篇。1976年的彩色版,人物及時代背景都作出了改變,特技圓熟了不少,內容則變得批判現實,一點都不浪漫。先談談2006年版的「King Kong」吧。
導演Peter Jackson最大的貢獻,是在「King Kong」裡加入了不少喜劇元素,也更細緻地描寫各人物(包括King Kong)的性格,而不只賣弄一齣特技片。2006女主角本身就是一名喜劇演員,她在劇場內獻技,卻得不到大眾的青睞,卻在King Kong面前表演逗得牠開懷大笑,消除隔膜;才子編劇本寫文藝劇本維生,後來鍾情女主角,結果為她寫了一齣喜劇示愛。喜劇是愛,是融化大眾隔膜的糖漿,Peter Jackson 的「King Kong」真正向喜劇致敬,即使是野獸間的打鬥場面,看來也覺趣味盎然。
2006「King Kong」的人獸愛情線也更加浪漫突出,一場黃昏,一場雪地,簡直就是營造情人的最佳勝地殺手。2006女主角對「King Kong」的愛則比1976年的更加浮現和激情;而1933年的版本,可以說,根本沒有人獸愛情線,女主角對「King Kong」只有懼怕的份兒,「King Kong」則連溫柔也談不上。正因如此,2006版本的結局才更有批判和悲劇的味道。
人獸間可以談情言歡,就是浪漫與喜劇這兩大元素,令「King Kong」即使是悲劇收場,還是比前兩個版本更有fantas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