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9, 2005

強烈愛上<天邊一朵雲>

實在沒法不喜歡<天邊一朵雲>, 那種結構嚴謹的隱喻, 動歌舞與靜鏡頭的對比, 荒謬的處境, cult cult地的手法, 孤獨心靈的感覺, 我只能大喊: 我愛<天邊一朵雲>!!
喜歡台灣導演蔡明亮始於他的<你那邊幾點>, 一套懷念自己父親的電影. 電影中的超級隱喻和象徵令我著迷, 當然還有蔡明亮式的荒誕. 可惜還未看過他的幾套前作, 只看了他後來一套<不散>, 一套懷念台灣老影院的電影, 但卻倒感失望, 少了一份創意的童真. 不過, <天邊一朵雲>的他又來了!
電影的主題是virtual reality世代中的孤獨人們, 如何打破隔離? 而寓言的主角就是一名拍AV的男主角李康生與一名城市女子陳湘琪.
電影中出現最多的, 是西瓜. 西瓜是一個隱喻, 代表virtual世界的事物, 一種虛假的代替品. 第一場AV戲就直接了當地解釋了. 李康生用手指插女優大腿間的西瓜, 女優竟然有性反應!! 那就是虛假.
電影的隱喻大致可以這樣分類:
西瓜 = AV片 = 天邊一朵雲(女主角房間的天花板式樣) = 女優 = 歌舞部份的場面 = 華航空姐紙板 = 虛假事物 ;
旱災 = 城市孤獨 = 性苦悶;
水 = 男女的愛 = 有愛的性 = 精液 = 歌舞部份的心聲 = 真實的事物
除了這類貫穿主題的隱喻外, 還有一些帶引情節的象徵, 如女主角終於在男主角的幫助下, 在柏油路找到了鎖匙, 然後路上竟像井般滲出水來. 這個"水", 當然就是指"愛情的萌芽".
整套電影最大膽的, 不是眾多的床上戲, 而是其中一場歌舞片部份, 竟然有幾個艷女對著孫中山像做一些大膽的撫摸及依偎動作! 實在令我大為驚喜! 那一段唱的是姚莉的<愛的開始>, 部份歌詞是這樣的:
"這就是我倆愛的開始, 就是我倆愛的關係
誰也難忘記 永遠難忘記"
就在早前台灣曾出現孫中山是否國父的質疑, 這段歌舞片是否在回應台灣去中國化的政策? 更奇妙的, 是在這段歌舞片的前一節, 李康生和陳湘琪在一個韆鞦上對望, 李康生當時睡的, 就是一個印有毛澤東頭像的袋!! 那是一種政治隱喻嗎? 那是代表孫中山才是兩岸共通的人物嗎? 以蔡明亮這個擅用隱喻的導演來說, 我相信不是偶然.
Anyway, 排除了那些隱喻, 這部電影也一點不悶, 偶然會很有驚喜, 尤其是歌舞部份, 強烈推介!!

Thursday, May 26, 2005

中環泰昌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小時


25.5.2005 中環泰昌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小時 Posted by Hello

Monday, May 23, 2005

塵事煩添紙錢



陰霾的天空
聚散了多少灰蝶
從作繭邁向了自由
下雨又瀉迴人間

萎縮的紙錢
點燃了多少流逝生命
從火紅沉澱至犬儒
嫉俗孕育灰蝶

黑壓壓的影子
雙手 環抱了多少身軀
從汗水化成蛆蟲
塵事煩添紙錢

22.5.2005
Posted by Hello

Sunday, May 22, 2005

中國神話故事

據說大禹為了治水, 期間曾遊歷了不少地方, 見過很多奇人異事, 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自由行. 大禹自由行之後,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 當然要出版一本精美遊記, 在各大書局有售, 現在你還可以找到, 它就叫做<山海經>.
<山海經>裡描述了各種稀奇古怪的人種國度及神話傳說, 創意度可謂非常高, 現代香港人看來簡直汗顏, 我們的創作力和視野都不容想像這些無厘頭故事, 我們只有三三四學制和母語教學.
就舉一個例吧. 女兒國大家都聽過吧, 但究竟它是怎樣運作的呢? 中學課本沒教哦......原來女兒國被黃池包圍, 成年女子只要入黃池沐浴, 即可受孕; 若產下男嬰, 三年內必定夭折, 只有女孩才能在女兒國長大成人. 於是我們這些貪求衛生文明的現代人明白了吧?! 黃池的水千萬不要碰, 裡面全是活躍的精子!! 那簡直就是一大池精液啦! 唔怪之得叫"黃"池......
女兒國聽過, 但聽過丈夫國嗎? 丈夫國更有趣, 國內所有男子終身不娶, 卻每個人能生兩個兒子, 方法有二: 從"形體"中分離出兩個影子, 等影子凝聚成形, 父親便悄然死亡; 另一種是乾脆由左右腋窩產子. 那不就是單細胞繁殖嗎? 咁咪即係自我cloning?
<山海經>偶然創意太強, 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 更可能違反了邏輯. 就如無啟國吧, 無啟即無繼, 意思是沒有後代. 這些沒有後代的人不分男女, 生活簡單枯燥, 活在洞穴裡, 死了葬在墓穴, 但心臟卻未曾停止跳動, 一百二十年後又可復活. 拿拿拿, 應該留意到吧......沒有後代的子民, 那子民本身又是怎樣誕生的呢? 莫非是與上帝一樣自有永有? 還是那班子民突然基因突變, 個個變哂無啟人? 喂喂喂, 講故唔好駁故啦......
係咪好有趣呢? 有興趣可以一讀黃晨淳編著的<中國神話故事>, 或者直接一讀<山海經>啦.

愛神

今天看了"愛神"(eros), 三套短片各有主題, 最易看的是王家衛的<手>, 它是一套清楚不過的劇情片, 說一段鞏俐和張震之間若即若離的感情. 鞏俐第一次替張震手淫, 充滿了女人對男人的權力征服, 也是男人之所謂成長的里程碑. 透過性的開光, 就如鞏俐所說, 男人更會做衣服了, 於是也從學徒慢慢成為師傅. 而鞏俐最後一次替張震手淫, 卻充滿了時光暗逝年華老去的悲嘆: "我什麼都沒有了, 現在只剩下這雙手."畫面出現的, 是古老酒店的迴廊影像.
第二套是史提芬蘇德堡的<夢>, 英文片名其實是"equilibrium", 談的是夢與現實的平衡. 我的理解是: 第一段藍色的夢, 與第二段黑白片都是夢, 最後一段偏黃的片段才是真實世界. 那是一環扣一環的夢的解析. 即是說: 那是一個男人發到一個夢, 夢到自己去見心理醫生, 去解釋夢中男人發的一個藍色的夢. 於是藍夢中的神秘女性其實是自己的妻子(有同一個手袋), 黑白夢中的心理醫生其實是自己戴假髮的同事(講同一句說話), 談的似乎並不是情慾, 而是生活的壓抑怎樣化成夢景, 來造成所謂的平衡. 電影似乎只是故意創造複雜的橋段, 卻沒有深刻的感情和思想.
第三套是安東尼奧尼的<慾>, 英文片名是"the dangerous thread of things", 那是三套之中對白最有哲思的一齣, 談的是兩個人之間的慾望只會帶來痛苦和不快, 而孤身反而能昇華到無苦無惱. 三個人的層次可以這樣分別: 丈夫只為滿足性慾, 對妻子苛索卻不得要領, 故此不快; 妻子只為反抗丈夫, 內心渴望追求更純潔的關係, 但卻又始終掂掛丈夫, 故此痛苦. 女人鄰居獨身生活, 她既能自慰來滿足自己, 又可以透過與男人上床來得到愉悅; 她更能一個人赤身裸體與大自然接觸, 自我陶醉地跳起舞來, 那反映的, 似乎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Monday, May 16, 2005

槍炮,病菌與鋼鐵

"槍炮,病菌與鋼鐵"是一本好書, 好在它能有獨特的創見, 給讀者擴闊眼界; 好在它不算過於艱澀難懂, 對知識普及有好處(不過仍有很多硬資料) ; 好在它主題清晰而舉例演繹有條理.
如作者Jared Diamond所言, 整本書的目的只是想回答"阿力的問題". 阿力是誰呢? 阿力是作者在新幾內亞認識的一位當地領袖. 當時新幾內亞仍是聯合國的託管地, 由澳洲治理, 二百年前, 新幾內亞人仍活在石器時代, 白人來到後, 才設立了集權政府, 輸入貨品等等 ; 當阿力遇到這位從美國來研究的學者時, 言談間便問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麼多貨物, 再運來這裡? 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什麼名堂?
於是, 作者在廿五年後, 以這本書回答了這條問題.
作者從一萬三千年前開始談起, 由地理, 氣候, 農業, 病菌, 發明機遇等範疇, 來闡釋人類不平等的來由, 聽起來可是相當宿命的: 萬多年前的環境地理氣候早就播下了不平等的種子了, 中間當然還有很多因素滲進過程. 這可算是一種大歷史(macrohistory)的演繹.
書本的論點太多,未能一一論述, 但如果要推薦一章, 我會首選第十三章的"發明為需求之母", 對我來說, 內容既驚奇又有趣.
例如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最初他只列明它的用途為: 錄下垂死人的遺囑; 報時; 為盲人錄下有聲書; 教學童拼字. 後來愛迪生也只出售留聲機作辦公室留言機. 當有人提議不如把留聲機用作播放流行音樂之用時, 愛迪生認為是一種侮辱. 當然, 二十年後, 他沒法不改變自己的想法.
例如我們一直奇怪: 為什麼打字鍵盤會是這樣安排字母的呢? 原來1873年的鍵盤發明就是故意讓人使用不方便的. 設計師暗藏玄機, 例如將最常用的字母打散, 並集中在左邊, 令習慣使用右手的人必須用左手打字, 減低使用者的打字速度. 為什麼呢?原因是當時的打字機技術問題: 那時要是快速敲擊相鄰的鍵, 兩個鍵就會沾黏在一起, 回不了原位, 所以就設計到令使用者放慢打字速度.
後來打字機製造技術改進了, 克服了沾黏一起問題, 於是有人提議改良鍵盤字母的安排. 1932年實驗過一種新的鍵盤, 能提昇打字速度一倍. 但是由於原式的打字盤已在世界上打穩打紮, 成千上億的既得利益者當然不再願意學過打字, 製造商不願意停產, 銷售員不願意停售, 結果封殺了更有效率的鍵盤.
還有很多有趣和副創見的事例, 令人大開眼界, 實在值得一讀再讀.

Sunday, May 15, 2005

小癖好與神經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癖好, 或者是神經質的一面, 未必為人所知.
今期"看電影"雜誌(午夜場/12.4.2005) 專文介紹了幾位電影界的經典人物, 其中談及Woody Allen的一段訪談, 他這樣談到自己的生活:
"我討厭坐電梯, 我也從不過隧道, 早餐要放進玉米片裡, 香蕉要先切成七段才行, 淋浴房裡的排水溝一定要在角落裡, 不能讓我明顯看到."
這令我想起"天使愛美麗"裡, 愛美麗喜歡把雙手插進米缸裡, 她的母親則討厭洗澡時把手泡到起皺.
另一組專題則介紹了大導演希治閣, 其中一段談到他一向缺乏交際信心, 在片場面對各種時尚星光更與他格格不入, 於是他有時會喜歡作弄那些自以為優雅的人士. 有一次, 他邀請一位穿著講究的助理, 在陰沉的下午去泰晤士河划船, 還特意安排了一艘沒頂棚的船, 結果一場大雨把那個助理淋成落湯雞, 希治閣竟為此高興了好幾天.
這算不算天才背後的神經質?
演員辛潘的神經質卻似乎過了頭, 他把前妻麥當娜綁在椅子上, 對她施行了9小時的家庭暴力; 他又曾幾次毆打記者及臨時演員. 他的性格和他演的角色似乎都很一致.
我希望我將來不會變成辛潘這副德性, 但誰說得準呢? 但我寧願像Woody Allen那樣, 那就不用坐電梯和過海返工了.

修正: 李小龍功夫電影女性露點排名

關於李小龍功夫電影內,女性的露點排名(詳見3-5-2005的日記), 因我最近才看唐山大兄, 發現這套竟然都有露點!! 現更改如下:
1) 死亡塔
2) 龍爭虎鬥
3) 唐山大兄 (廠長找妓女收買李小龍, 妓女趁小龍醉了與他上床)
4) 猛龍過江
5) 精武門

Thursday, May 12, 2005

12.5.2005 深水埗


12.5.2005 深水埗
你知道復活島神像嗎? 對, 就是那堆復活島上的神像哦! 他們不規不則的被放在復活島上, 好像望向虛空的天空, 據說是用來給外星人指引方向的. 有冇攪錯??外星人? 而家咩世紀呀? 衛斯理的小說都 out得緊要, 睇真D都踢爆哂解剖外星人啦......唔係喎, 你睇下, 復活島神像降落左深水埗呀, 有相為證呀! 成個影嚮度!! 下? 神像擺嚮度做咩先? 都冇外星人要佢地指引方向. 傻啦, 佢地係來指引香港人的......你望下那位人兄和那個阿嬸個樣就知啦, 幾迷惘......你而家望下我個樣, 仲迷惘....... Posted by Hello

Tuesday, May 10, 2005

WestEast Magazine (2005 issue 13)

南韓電影就看得多了, 但原來北韓都有電影? 今期 WestEast Magazine (2005 Issue 13) 其中一篇文章講及北韓電影, 非常有趣.
文章提到北韓領導人金正日是"電影專家", 他擁有共兩萬部電影及刊物的收藏, 他最愛的電影包括: 教父1-3集, 占士邦007系列及所有伊利莎伯泰來主演的電影. 最令人震驚的, 他更寫了一本書叫"電影藝術論" (On the Art of Cinema), 還可以在amazon.com買到. 寫得好不好就不知道, 但仍有兩位讀者的review給5粒星.
金正日為了改善電影製作, 曾在1978年綁架了當時南韓最佳女演員Choi Eun-hee及導演Shin Sang-ok, 而綁架地點就是在香港!! 他們在北韓拍了7部電影, 1986年在維也納成功逃脫並尋求美國庇護. 在7 部電影中, 最經典及最多人談論的是一套名叫"Pulgasari"的電影, 是名符其實"社會主義版的哥斯拉". 故事背景是14世紀的韓國, 農民飽受暴君的殘虐. 有一個工匠棄置了一個小木偶, 被一位小女孩以一滴血救回來, 那隻小怪物, 就叫Pulgasari, 他以食鐵為生, 長大後化成了一隻巨形怪物, 帶領農民闖入國王城堡, 推翻暴君. 之後, Pulgasari仍感到肚餓, 便四出把農民的工具吃掉, 結局如何, 那就自己查資料吧......但其實也可以想像得到, 那是北韓哦! 不過能在北韓見到哥斯拉, 北韓的觀眾也許已經非常幸運吧? 哈......
北韓每兩年會舉辦平壤電影節, 香港導演陳果還獲表揚. 怪哉怪哉......
我已上網訂了"Pulgasari"這電影, 一般賣DVD的網站都可以找到. 親眼看看這部電影實在令人興奮.

10.5.2005 青衣


10.5.2005 青衣
在青衣球場的一池水潭裡, 星星都藏到這裡來了, 彷彿他們害怕大都市生活的匆忙, 躲避那漫無目的的應酬, 逃離空氣污染, 抵住減薪壓力; 他們再不懸在燈光燦爛的夜空上, 約定集體藏在青衣某球場的水潭中. 城市人根本沒留意他們早就出走了, 偶然有人無聊抬頭, 才突然輕嘆星星不道德的失縱. 時間卻令那一窩小小的水潭, 不斷蒸發收縮, 他們又要再次尋找另一處歸宿, 留下城市人顛倒的腳步. Posted by Hello

Sunday, May 08, 2005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535期)


中國唐朝女子(左)與荷里活影星 Julia Roberts(右)大鬥show胸?
今期中國國家地理雜誌(535期)其中一個專題為"唐朝長安--中國女人最美的時間和地點", 文章指唐朝的首都長安(現今的西安)引領當時的時尚潮流, 影響全國及海外的審美標準.
不論這說法是否正確, 但文章提及的一點則相當有趣:
文章指唐朝女子著裝已是低胸袒領, 不穿內衣, 頸與胸的上半部, 以及臂的大部份都袒露在外. 這對我來說當然是新鮮事, 但最有趣的, 還是作者說: 當我無意中看到76屆奧斯卡頒獎禮的照片時, 突然想, 唐代的開放真是難以想象; 身著美艷晚禮服的某些荷里活明星, 胸前泄露出來的春光, 還不如永泰公主墓壁畫中的持高足杯宮女......也就是說, 早在唐代, 中國女性已經創造出可以媲美荷里活的時尚......
哈哈, 露胸的多少就是時尚的多少? 那實是既悲且喜, 喜的是, 所有三級女星及AV女郎都是時尚的先鋒, 這人數實在不少; 悲的是, 人類的時尚也隨著脫光衣服後而停滯不前了!!
另一方面, 為什麼作者硬要跟荷里活的影星相比較呢? 你不拿Julia Roberts出來, 你擺一個白靈, 擺一個章小蕙, 也可以表現到唐朝時尚的特點呀! 結論在文章後段呼之欲出: 無休無止的減肥瘦身真是一種迷了本性......忘記了我們是中國人, 絲毫沒有必要對西方的審美眼光進行可悲的附庸時尚.
背後還是一句:愛國主義.Posted by Hello

Friday, May 06, 2005

天使與魔鬼

小說"達文西密碼"掀起的全球瘋潮, 在此不需再談了. 的確, 這本長篇小說能令我肉緊追讀, 實在是近來難得一見. 上一本可能已是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年代記"了.
拜這潮流所賜, 最近也讀了作者Dan Brown的另一本小說"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 相比之下, 這本確是遜色不少. "達文西密碼"好看的地方, 除了是情節明快吸引, 充滿電影感, 劇情懸疑重重, 高潮迭起外, 最重要的是作者對達文西作品, 教會歷史及聖杯等等作非常有趣的詮譯, 而且能自圓其說. "天使與魔鬼"則較缺乏這方面的吸引力, 當然它也有關於羅馬教堂的新詮釋, 但作為不熟悉建築藝術的我, 就不會感到太大興趣; 如果是羅馬居民讀這本小說, 大概會更投入一點吧.
"天使與魔鬼"是一篇關於科學與宗教嘗試融合的故事, 正確點說, 是講一班科學家想以科學解釋上帝存在的故事. 這班科學家名叫"光照派", 最早以伽利略為首, 希望讓天主教會明白科學不是反宗教的, 相反是支持宗教. 而故事的主軸就是一位科學家發現了"反物質", 並想透過利用反物質來重現宇宙大爆炸, 從而證明上帝的存在, 結果這發現就惹來一連串事件.
姑且不談我覺得科學與宗教是兩項不同的範疇, 根本不能融合及互相解釋; 我想說的是我讀小說的時間.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早前才剛病逝, 有關教宗的遴選過程在各大媒體都有詳細報道. 而有趣的是小說也竟然有描寫這些情節, 並對梵蒂岡教堂內的鋪陳和教皇內侍的權力有詳細的描述. 在現實和虛假之間交錯, 代入感又大了一點.
Anyway, 有興趣的朋友就可以一讀啦.

3-Iron 感官樂園

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新作"3-Iron"最近上畫, 香港把片名譯作"感官樂園"簡直是一大敗筆, 雖然金基德早期的作品 (如"漂流慾室", "爛泥情人", "雀籠小客棧"等) 都以大膽的情慾和暴力作主題, 但近期的他漸轉向鑽研佛家道理, 由"春夏秋冬"到 "慾海慈航", 至今次的3-Iron都滲入了佛家哲理的元素, 並且在情慾部份更是收歛不少, 很明顯金基德是在不斷提昇主題和進步, 不像譯名那幾位人兄原地踏步. 如果以為"感官樂園"= "感官世界"+ "失樂園", 那就肯定中了譯者的圈套. 想睇床上戲的阿伯更加唔好入場, 你一定以為入錯戲院.
但電影, 是有意義和好看的.
電影故事是講述一位男孩, 平日以派傳單為生, 晚上則潛入去了遠遊的住戶單位內過夜, 當正是自己屋企一樣, 煮飯洗衫沖涼訓覺, 仲會幫下住戶修理家具. 有一次潛進了一所夫婦的家, 被女戶主發現了, 但同時他又發現她被丈夫虐打. 在雙方的慢慢互動下, 最後女戶主竟然離開這個家, 跟男孩一起過漂流潛屋的生活.......
如果以現代述語來講, 男孩正是社會中的隱閉青年. 男孩是大學生, 投入一個人的生活, 不想做壞事, 但卻無家可歸, 一切都獨善其身. 既想以避世的方式來與外界隔絕, 又想以最低層次的方式介入社會和家庭. 男孩非常享受漂潛生活, 他與出家的和尚如同一徹, 透過進入無人單位來避開世俗的眼光和束縛.
不過自從他與女人一起漂潛後, 生活便變得有點不一樣. 社會對他的壓迫多了, 女人的存在也對他產生影響. 其中一段說到男孩喜歡在樹下打golf, 但女人總是站在她的面前礙著他, 這寓意非常明顯: 他已不是一個人生活了, 他要以兩個人的生活來思考, 再不可以獨善其身. 不過男孩似乎仍不明白, 直至有晚打golf時失手, 把球擊傷了一個私家車內的女孩, 他才恍然大悟:自己仍生活在社會中.
用村上春樹的說法: 男孩由"那邊"回到"這邊"了, 但隨之而來的, 是社會更大的壓迫, 及換來更大的傷害. 我們這時一邊會覺得男孩漂潛的生活遲早惹禍, 但同時又認為社會的殘酷確實很難讓這單純的男孩生存. 最後男孩被捕了, 最有趣的情節就在這發生, 三場與獄卒的hide and seek遊戲, 揭示了男孩的覺悟: 逃避社會不是辦法, 在社會中找尋至愛和適當的生存方式才更重要. 這就像佛家所說, 只要你心不動, 風動樹動都不需要逃避驚怕. 而這個心, 就是他心愛的女人.
這電影令我們思考的, 就是怎樣能讓社會中被邊緣化了的人, 找到"至愛"和適合的生活方式呢? 我們的社會, 是否對他們存有偏見呢?

李小龍電影觀後記 (四)

李小龍功夫電影中, 最最最值得看的, 肯定是"死亡遊戲". 電影是三流, 但趣味是一流!
李小龍在1973年7月20日逝世, 但"死亡遊戲"則是1978年拍峻並上畫, 這本身已有點邪; 然後在1981年更有李小龍死亡後的第二套新戲: 死亡塔. 一個人死後還有兩套新電影上畫, 不知有否其他演員可以媲美.
話說李小龍在拍攝"死亡遊戲"期間逝世, 只拍攝了大約十一分鐘的打鬥片段. 不知什麼原因(紀念還是搵銀?), 電影公司竟繼續以李小龍的名義拍攝下去, 並將整個劇本改過. 最終把11分鐘的片段拍成一齣兩小時的電影. 怎麼拍呢? 這就是本片值得看的原因啦.
1) 首先得找一個替身. 我在網上翻查了資料, 只有一篇文章提過替身演員叫唐龍. 但我更相信我在影片結束名單中找到最後的一個名字: "Billy Lo: Kim Tai Jong". Billy Lo是電影中李小龍的角色名字, 而Kim Tai Jong便是那位替身的演員了 (說來他更像鄭中基多過李小龍). 我覺得這位演員的故事將會十分有趣, 他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事實上, 他真的打得不似李小龍, 不夠狠快勁).
2) 替身找好了, 然後就要改劇本了. 怎樣的劇本, 可以讓李小龍的替身出得最少鏡? 而又可以讓真實的李小龍現身更多?
a) 劇本上, 讓李小龍做一個動作武打明星的角色, 於是就可以利用剪接技術, 把李小龍拍過的"猛龍過江"和"精武門"兩場戲加插進去而不覺得太兀突. (好野, 咁就消耗到十多分鐘)
b) 同樣, 要不斷利用鏡頭就位及燈光, 盡量唔好影替身的正面, 並讓他帶黑超.
c) 劇情中段更絕的是, 讓李小龍的角色受傷傷面, 並且要扮死避過壞人的耳目. 傷面當然就要用繃帶包住個頭, 咁鏡頭就位就唔駛就得咁辛苦; 要避過壞人耳目, 方法就是: 整容!! 咁以後的劇情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現替身個樣!! 呢招真係絕!!
d) 電影中也加插了不少李小龍舊片中勁close up的大頭表情, 以及透過併貼方式硬貼李小龍個頭上去替身度. 唯一效果: 令人捧腹!!
e) 當然, 整套電影的高潮位, 就是那真材實料的11分鐘打鬥場面, 他身前的最後一位對手便是藍球界的狂人渣巴. 你一睇呢part, 就知道前面那些假得離譜!! 回水!!
f) 這電影最令我震驚的, 是竟然加插了真實世界李小龍出殯的紀錄片段, 還有李小龍的遺容可見!! 剛才說過, 劇本中要讓李小龍的角色扮死, 於是就要攪個假葬禮, 而那個"假葬禮"的片段, 就是用現實李小龍的 "真出殯"片段!!! 你話導演玩野的程度係咪好高? 直頭可以話佢係後現代解構大師!!
引用BBC film review (by Almar Haflidason)的評論: ......new footage using three Bruce Lee look-a-likes was shot to accompany the few scenes Lee had completed - a shameless attempt to create a feature-length movie....... Quite incredibly, the producers used footage from Lee's actual funeral for Lo's funeral scenes!
當然, 以當時追捧偶像來說, 這部電影的紀念性是無可置疑的; 它的票房最終有三百四十多萬, 比他最賣座的電影"猛龍過江"收五百四十多萬少, 證明觀眾也不是全然盲目. 不過李小龍如果再生的話, 見到這部"死亡遊戲", 大概他點捱都要捱到拍完先死.

我在伊朗長大


"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第一集及第二集很值得一讀, 作者Marjane Satrapi在伊朗出生, 這兩本漫畫集就是以她的成長經歷作藍本, 講述自己,家庭和伊朗政局的關係. 想粗略了解伊朗的近代生活和人民想法, 這是基本的入門書. 作者能從人出發, 談及生活的細節和感受, 加上普遍的成長女生的幻想和反叛, 一般女性讀者都會很有共鳴.
作者在前言裡說: "人們談起這個偉大的文明古國, 總是將她與原教旨主義, 狂熱主義和恐怖主義聯繫在一起. 我作為一個在伊朗度過大半生的伊朗人, 知道這個形象遠非屬實......我認為, 不應該根據少數幾個極端份子的惡劣行為而對整個國家作出評判......." 這是對西方 (甚至是東方及我們)世界的一種吶喊, 我們總覺得中東一帶國家危險重重, 但有否真的了解一下他們的文明和生活? 單單只吸收媒體的印象, 很容易做成錯覺及片面的了解. 如果每天外國傳媒都只播維園阿伯的言論, 世界公民就會以為香港只有一批激動而胡言亂語的阿伯, 這肯定只是香港的一小塊表皮.
我們之前在談反日反日, 不就是有這種表面化的傾向嗎? 正如"亞洲週刊的封面主題: 反罪不反日", 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對當年的罪過無知而無悔, 也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想復辟軍國主義, 針對的應該是那些死不悔改, 死不認錯, 更想以軍事力量征服其他國家的思想和人們. 那才不會踏進Marjane Satrapi所說的陷阱吧.
記著: 這是一本漫畫, 沒什麼字的, 放心啦!! Posted by Hello

Thursday, May 05, 2005

5.3.2005 尖沙咀


5.3.2005 尖沙咀
哎呀, 怎麼搞右邊那位年輕人只得一雙手? 他的身體化成一縷輕煙飄起來哦~~神跡呀! 顯靈呀! 冷靜點冷靜點, 只是用了慢快門捕捉他們跳hip-hop時的情形吧, 你唔係未見過呀? 他們是一班蒲窩少年, 熱愛跳hip-hop, 今次有機會在街頭表演, 駛咩大驚小怪!? 呀~~奇蹟呀奇蹟呀~~竟然仲有咁有熱誠的年輕人!! 仲唔係神跡?? 仲有仲有, 張相都唔sharp, 又blur, 咁都放上網獻醜, 仲唔係奇跡? 唏, 上網的野......唔好要求咁高啦!!真係...... Posted by Hello

漂浮公園裡的三條狗


<漂浮公園裡的三條狗>

那是一座K城市
浮華人們醉過浮華生活
高樓曾叫他們踏實
淺草不要踐踏

K城幽暗的地表下
藏著古老的傳說
就像地洞裡呼出的冷氣息
在地鐵的空調間
寒透人們

"浮華的人住寂寞的城,
熱鬧的過掩冷漠的心,
誰人突然覺孤獨,
漂浮公園代替身."

結果
城市內綻放了
宛如心臟跳動的漂浮公園
猶若乾屍在皺皺的皮膚上
長出柔弱光滑的秀髮
恐怖美麗

卡啦OK的喧鬧下
原來是孤獨人們的漂浮公園
寂寞顯得過份自閉
三條狗兒踐踏自怨自艾的枯樹地
自在的吟唱:
荷里活有間大酒店,
三個肥婆學踢波,學踢波......

4.5.2005


Posted by Hello

李小龍電影觀後記 (三)

如果要認真地談 (唔好扮野!), 還是"精武門"和 "猛龍過江"較好看. 這兩套電影剛好是一悲一喜劇.
"精武門"以聞名己久的"東亞病夫"生招牌作為經典, 加上"華人與狗不得內進"的煽動, 整套電影肯定是掀起最近反日情緒的先鋒作品. 電影最有趣的, 是一位翻譯角色叫胡恩, 他是替日本壞人做翻譯的中國走狗, 但不知是導演有意整蠱他還是什麼, 整套電影不管是日本人抑或是中國人, 其實配音都是講廣東話的. 結果那一段日本人踩場戲就變得好像口吃般:
日本打仔(廣東話): 你地班人打得贏我, 我就食左塊牌佢!
胡翻譯 (廣東話): 佢話: 你地班人打得贏我, 我就食左塊牌佢!
日本打仔 (廣東話): 你地唔夠膽呀?
胡翻譯 (廣東話): 佢話: 你地唔夠膽呀?
好煩!
另外, 戲中的俄羅斯人講英文 (竟然冇配音!!), 俄羅斯幾時變了大英帝國!!? 而且冇字幕!! 勁!!
但我仍為"精武門"竟是一套悲劇而感動驚訝, 最後一幕李小龍是要死的!! 電影把中國人被外國人欺壓的不憤和悲痛情感完全表現出來.
"猛龍過江"則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 故事鋪排很好, 輕鬆幽默, 也牽涉到文化差異, 以及中國人在異國做二等公民的悲哀. 最有趣的, 還是這電影的場記, 叫張同祖.

Wednesday, May 04, 2005

李小龍電影觀後記 (二)


假如你問我邊套李小龍功夫電影好睇? 我就會推介以下幾套啦:
1) 死亡塔 (嚴格來說都唔知叫唔叫做李小龍電影)
2) 龍爭虎鬥
3) 猛龍過江
4) 精武門
點解? 因為呢幾套電影都有女人露點呀!!這排位是按露點的數目來排列的: 第一位死亡塔中的女殺手全露三點, 主要引誘小龍的弟弟(係真弟弟!!)並想乘機殺他. 對啦, 就是相中人呀!! 第二位的龍爭虎鬥就有好幾位島上的侍女露雙乳, 加埋都有兩點幾; 第三位是猛龍過江, 那位熱情的意大利女郎帶了李小龍回家, 轉過頭就脫衣露兩點了, 嚇得小龍即走!! 最後是精武門, 日本藝伎在跳舞時越脫越少, 最後只露了屁股收場.
咁樣講法, 係咪即刻想睇李小龍電影呢? 正鹹濕佬!!
相對來說, 周星弛的電影就太保守啦~~ 剩係得漿爆露pet!!Posted by Hello

李小龍電影觀後記 (一)

趁放假時看了幾套李小龍的功夫電影, 追索"Kill Bill","少林足球"和"功夫"的原頭. 結果明白:
1) 在so-called李小龍遺作的"死亡遊戲"裡, 李小龍角色的名字就叫Billy Lo;
2) 奧瑪花曼的黃色戰衣, 更是來自"死亡遊戲"最後十一分鐘李小龍真人演譯的衣飾;
3) Kill Bill中的白眉道人能說英文並不奇怪, 因為早在"死亡塔"中, 喬宏扮演的白眉少林大師已英文勒勒聲!!
4) 少林足球的"腰馬合一"是來自"猛龍過江", 各師兄弟的稱呼則來自"精武門";
5) 少林足球精彩的開場動畫, 是繼承李小龍電影的開場影畫;
6) 少林足球及功夫的配樂更與李小龍部份電影的配樂何其相似!!
7) 功夫裡的斧頭幫, 可能來自"精武門"電影中的俄羅斯人, 他們自稱斧頭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