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自殺>不是一本很好的書, 但我相信即使寫得好好, 這類題材的書籍大概也不會成為十本好書之一 (這個"好", 通常都含有教化的道德指標), 單單讀到書名, 就讓人想到十年前的<完全自殺手冊>, 在香港還是列作禁書 (被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列為第三類物品,禁止在港出版或傳閱). <選擇自殺>當然不是禁書 (我在三聯書局用$100買到一本), 它不是叫你去自殺, 也不是教你怎去自殺, 而是列出三十五位選擇自殺的中外名人的經歷; 可以說, 這是一本濃縮版的名人傳記, 不過主題則是針對自殺.
自殺通常都帶來戲劇性和震憾性, 連帶也引起大眾的好奇心; 日本諾貝爾得獎作者大江健三郎便曾寫過<換取的孩子>, 半紀實半虛構自己與自殺導演伊丹十三的關係, 引起不少傳媒揭秘式的炒作. 作者李冬山就是以帶點"尋找自殺原因"的概念來寫每個名人故事, 他從報章雜誌傳記等搜集資料, 可謂表面至極, 最實在的, 正如導讀裡所講, 就是當事人的遺書及書信.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自殺前寫給兒子們的遺書裡提到: "如果你們成長到與人好鬥的時刻, 你們要像你們的父親那樣自殺, 但你們也要盡力迴避步上父親不幸的後塵. " 這句說話隱約反映了他的腦裡究竟在想什麼.
中國女演員阮玲玉寫給她同居男友的遺書裡, 除表達了以死鳴冤的感嘆之外, 還寫到 "另有公司欠我之人工, 請向之收回, 用來供養阿媽和囡囡, 共二千另五元, 至要至要. 另有一封信, 如果外界知我自殺, 即登報發表, 如不知請即不宣為要." 最引人思考的, 莫過於立死前對生的處理, 令人想起蘇格拉底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克利多, 我還欠阿斯克雷比斯一隻雄雞,請別忘記還給他。"
讀過<心靈雞湯>這類對人生光輝之讚頌後, 也試試讀<選擇自殺>吧, 死也只是生的一部份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