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獄》,我最想說的,反而是電影開場約三分鐘的小寓言,很少人提及,但我喜歡到不得了:從前有一個鳥巢,裡頭有三隻蛋,突然來了一頭不同種的大鳥,把其中一顆蛋抓起來,自己卻生了隻蛋在巢裡,實行來個「狸貓換太子」。後來巢中一頭小鳥(大概是換了太子那一頭)被孵出來,卻好像想把其餘兩顆蛋推出巢外,第一隻蛋真的被牠摔到地上,破了;牠繼續推第二粒蛋時,卻不小心把自己跌到巢外,掉在地上,回不了巢。最後,那位剛出獄的三姊妹的爸爸卻偶然見到牠,把牠安然地放回巢裡;結果,連第二隻蛋都被這小鳥摔破了。
那大概點出了電影的主題:命運悲劇的背後,還是有一個終極源頭。在這個小寓言裡,源頭就是那頭玩「狸貓換太子」的大鳥,如果牠不「偷龍轉鳳」,就不會生孵出一頭殺死同巢小蛋的小鳥;更妙的是,從整齣電影來看,終極的源頭就是那三姊妹的母親:她既影響了三個女兒的神經質性格,讓她們在情感生活上有所缺憾,更刻意告發她丈夫的一宗醜聞而令他入獄;正正是丈夫出獄當天,他一片善意把那摔到地上的小鳥抱回巢裡,讓牠繼續殺巢裡的第二顆蛋,完成悲劇的壯舉;如果以「迷失決勝分」的說法,這小鳥大概就是Woody Allen「I'd rather be lucky than good」的同黨。粗略地說,可以分成兩條命運之線:
1) 母親 → 告發丈夫入獄 → 丈夫出獄 → 救了摔地的小鳥 → 毁滅巢裡剩餘的兩顆蛋
2) 母親 → 告發丈夫入獄 → 丈夫出獄後自殺 → 破壞家庭 → 影響三個女兒的性格 → 女兒愛情失意
這裡下「性格決定命運」( 影響三個女兒的性格 → 女兒愛情失意 )的結論似乎過於簡單,但電影的重點的確更傾向惡有惡因的說法:當惡的種子一旦播下,事情總是向惡的方向流動,沒法扭轉。那大概仍是一種命運悲劇的說法吧。電影中曾提到的一個神話:米迪亞知道自己的丈夫拋棄自己,怒火中燒,她的報復方式就是:殺掉自己的孩子!那顆惡的種子──母親──大概就是電影中的米迪亞。所以,如果說人類想透過挑戰神祇而結束悲劇,那影片的結局要說的就是:「挑戰最終只會帶來失敗」,因為母親 (米迪亞/神祇)最後寫上:「從沒有為自己所做的事而後悔」。
2 comments:
這文章, 可以去投影評!!!
I really like the movie too!!
父親拾起鳥兒的巧合, 也造就了鳥兒們的命運.
記得那火車查票員嗎, 最諷刺的是, 當大女最接近真愛時, 也因為要和兩個妹妹同行去處理爸那件事, 要失去了被愛的機會...我覺得這套電影幾完整的, 不過我諗我要睇多次先更加明白.
有沒有看過天堂? 都幾好睇 (我特登睇番神曲本書架..)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