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6, 2005

<斷背山>

李安導演的電影<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不斷獲獎,傳媒報導它將會成為今屆奧斯卡大熱,聽說在美國還打破了單日單院的最高票房紀錄。電影當然令人期待,好看與否不得而知,但小說卻很細膩動人。
<斷背山>是一篇短篇小說,作者是曾經當過記者的美國人Annie Proulx,中文版收錄在<斷背山:懷俄明州故事集>裡,整本小說集就是環繞美國懷俄明州的人事物來寫的;封面還強調是「2005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最佳影片原著小說」,很明顯在得獎後才把它正式出版。
在三十三頁的<斷背山>裡,是一段男性與男性的感情故事。兩人年青時在斷背山一起放羊,慢慢發展出相互愛戀的感情,既私密,又壓抑。他們做愛,卻從不討論性愛,就只有一次恩尼司說:「我才不是同性戀。」傑克也脫口而出說:「我也不是。就這麼一次,是我倆的事,別人管不著。」
小說的高潮一個又一個,越後越令人悵然。他們後來下山了,各自尋找自己的路向:恩尼司結了婚,還生下了兩名女兒;傑克也結了婚,生了一個兒子;某天,久未見面的老朋友約好見面,一見面,實在令人膽戰心驚:「兩人抓住彼此肩膀,使勁擁抱,壓得幾乎斷氣,不住說著,狗娘養的,狗娘養的……兩人四唇交接,力道之強,傑克的門牙咬出了血,帽子掉落地板,短鬚摩擦出沙沙聲,唾液泉湧,此時家門打開,艾爾瑪朝外觀望數秒……」艾爾瑪就是恩尼司的老婆。所謂戲劇張力,大概就是這一刻。
他們始絡沒法拋棄原來的生活,來迎接兩人邊緣的感情,最終只靠每年幾天的短敍,來填滿斷背山那段令人嚮往的記憶空虛。
結局是令人惆帳的,但並不老套。這裡不便透露太多。
我想說的是,李安導演在電影<HULK>裡談的是父子關係,而<斷背山>也並不是單純的同志故事,它還包括社會倫理的壓抑、懷俄明州的風土和父親的陰影。傑克曾經跟恩尼司談過他老爸的往事,老爸對小時傑克小便尿液四濺非常不滿,把他打得跌到浴室地板上,拿皮帶抽他,然後老爸對他說:「想知道尿得到處都是的感覺嗎?我來教你。」說著老爸掏出來,尿得傑克全身都是,濕透透,然後丟給他毛巾,叫他擦地板……此時傑克看到老爸身上多了一小塊他沒有的肉:傑克割過包皮,老爸卻沒有;傑克說:「我發現自己像是割過耳尖或是烙印過,和老爸不一樣,從此就沒辦法認同他。」
作者Annie Proulx精心與大膽的細節描寫,既溫柔,又暴烈,很喜歡,就像北野武的電影;世界就是這樣,既有南韓農民與警察握手的溫柔,也有雙方推撞的暴烈,單純說一方是魔鬼天使都不符合世界的整體;就如我們,在不斷勉力發掘光明的同時,也釋放了掩不住的潛藏黑暗。

催淚彈



「催淚彈」似乎改錯了名,它根本不只催淚,還令你氣管收縮,呼吸困難,皮膚赤痛,口水鼻涕一齊流,點止流淚咁簡單!它應該改名叫「哮喘彈」才真。如果「催淚彈」只是催淚,那可舒服得多,只要不斷擦拭眼淚便行了,這時還會有位風度翩翩的男子,遞上剛摺疊好的米白色手帕,還散發著薰衣草的芳香,低頭輕輕說:「小姐,哭出來或許會舒服一點」,然後你臉上泛起一朵紅暈,身子不自覺酥軟起來,一晃便落在男子結實的胸膛,淚水就如警察的水炮,洶湧之餘,還帶幾分怨恨:如果我是女孩就好了。我係男人你都認唔出?
只催淚的「催淚彈」大概還會很受歡迎,所有失戀,喪親或悲慟至極而又哭不出來的,只要來索一索,舒筋活絡,立即淚如泉湧,壓抑的心靈得到釋放,人生又再次上路。「催淚彈」可算是人類心靈救贖的必備良藥。大概南韓農民就是「催淚彈」的常客,他們失去家業而生活困苦,悲哀至極卻無法宣洩,他們來吸一口「催淚煙」,彌補心靈的創傷。
可是「催淚彈」就是不只催淚,農民也不是來香港吸兩口上癮煙,他們是來為自己抗爭。假若有影評人說,某某電影是一顆「催淚彈」,一定叫人感動落淚,你千萬不要相信,至少不要相信他的比喻;如果有一齣電影能令你「氣管收縮,呼吸困難,皮膚赤痛,口水鼻涕眼淚一齊流」,這根本不是電影,它是一套化學武器。
如果你想接近一下死亡,就試試吸一口「催淚煙」吧。在咳嗽與窒息之間,地獄曾經在你腦裡打開一扇門,你感到恐懼和絕望,煙霧中瞥見自己至愛的人,約隱約現,然後透過沙啞的喉嚨發出幾乎哀鳴的聲音:「給我一點水,可以嗎?」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05

6.12.2005 我的牙齒倒下了


6.12.2005 我的牙齒倒下了

世界就像口吧,每天都在機械式的嚼嚼嚼,難得有幾次口交式的啜啜啜,牙齒才可以休息吧。結果有一天,牙齒突然在這口腔辦公室裡感覺到:「唔,今天有點頭痛,要吃一顆止痛藥」,之後一轉眼,就倒下去了。大概就是這樣子。旁邊的牙齒同事即使有點驚訝,但還是會緊守崗位,表面上他們盡忠職守,希望大腦細可以賞識自己的勤力,但心裡仍是想:「唔,你就好啦,唔駛做,少左你,又做死我地」,大概就是這樣。結果還未夠半秒,真的有又東西塞進口裡,牙齒又要開始「鬼叫你窮呀,頂硬上」的勞動。突然卻傳來一聲:「呀~~」以為又有牙齒倒下了,原來只是辦公室外的聲音:「呀~~你做咩咬我的雞巴呀......honey, honey, 好high呀......」

Monday, December 05, 2005

Go If......

Go If……

我踏進城市中的荒草
沙沙響只換來
Stand still的怒吼
酒杯中球洞中笑聲中
似泛起空洞的風
奏起路邊的交際花
輕唱少女感懷的哀歌:

“ 沒長綠草的地方叫做green
在green上的男人叫做癲
他們只顧吃虎鞭
還在開波前抽大煙 ”

Go! 假如鬥爭繼續
就讓他們par街吧
我寧願泡在無聲的沙池
讓微風把沙吹到我的眼眶裡
在哭和流淚之間選擇凝聚淚水的一剎

Sunday, December 04, 2005

Thursday, December 01, 2005

1.12.2005 粉嶺高爾夫球會



1.12.2005 粉嶺高爾夫球會

<老朋友在高爾夫之墓前訴說>

老高, 你好嗎? 今天冷了一點, 可還是陽光普照; 我知你怕冷, 大概你也換了件新毛衣吧? 我很記得, 廿多年前的今天, 我們一頭栽進golf的世界裡去, 結果你的頭也真的掉到球洞裡, 被幾個壞心眼的賊人棄屍這裡. 第二天早上, 還有一個目不識丁的banker, 以為你的頭顱就是高爾夫球, 一桿便把你打到bunker, 讓你吃了一口沙, 可憐呀! 老高, 都廿幾年了, 你還記得那口沙的味道嗎? 你知道嗎? 每年的這一天, 我都會在你面前, 用高爾夫球砌好ticker-tape timer的dots, 你記得物理學教的ticker-tape timer嗎? 那是用來量度物體速度的儀器; 現在我就把它改良, 用來量度生命飛逝的速度. 生命易逝呀, 老高, 所以那些dots就越分越開, 到最後大概是無限遠吧. 如果你是一個golf, 我是一個golf, 最終也是無限遠地分開吧. 一個洞又怎藏兩個球呀?老高, 你不要開無謂的玩笑啦. 好了, 老高, 我該走了, 夜了, 你一個人在黑漆漆的球場還會有陰影吧? 行, 行, 我明天再來, 你好好保重, 等我哦, 等我哦……

Tuesday, November 29, 2005

「殺破狼」與北野武

葉偉信導演的「殺破狼」,並不如預期中好看,武打場面是拍得肉緊刺激,父親與下一代輕描之情是提昇了一般「齋打」港產片的質素,卻略嫌故意煽情造作,少了「爆裂刑警」自由奔放的感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種悲情的體現,是那麼徹底盡情,寫出人們在警匪的角色背後,每個人都有親情的基本支柱,可惜吳京和甄子丹這兩個殺人機器,卻落得誇張而毫無感情的下場,岔開了主題。但最想說的,是「殺破狼」令我想起另一位導演,尤其是第一場海灘的畫面:日本的北野武。
愛上北野武是從他的「花火」開始,在當時普慶戲院內,觀眾大概只有三人,我是其中一個。「花火」之令人震憾,除了是極端的悲情外,還是溫柔與暴烈、含蓄與擴張的完美合體;很記得一幕,是北野武在外即使被仇家追殺,回家還是靜靜地跟妻子開一兩個簡單的玩笑,他們即使沉默,但很溫暖,這就是北野武的厲害之處。
之後差不多追看他的所有作品,「奏鳴曲」、「菊之郎之夏」、「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大佬」都繼承了他既攪笑又悲情,既溫柔又暴烈的精神。即使清新如「菊之郎之夏」,北野武也能發揮其一貫的本領,把故事說得感人有力。
北野武的電影有幾大特色:
第一,陽剛味很重,大多數以男性(尤其是他自己)為主角,又以大男人的暴烈和含蓄的溫柔為其性格特徵,而主角北野武幾乎沒什麼對白。「殺破狼」基本是延續這種性格特徵,可惜情感卻過於外露,人物又不夠暴烈。
第二,不少北野武的電影都有海灘,如「奏鳴曲」、「花火」、「那年夏天寧靜的海」等,他每每把海灘轉化為既是生機,又是末路的場景,例如「奏鳴曲」裡,海灘是最後幾個男人玩樂懶洋的地方,又是男主角自殺的場景。又例如「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海灘既是一對男女主角相識邂逅的地方,又是他們分開離逝的場所。「殺破狼」第一幕的海灘場面,已即是勾起我對北野武電影的回憶;而事又湊巧(或者不是湊巧),任達華又是無聲地死在遼闊的海灘上,讓女孩獨自在海邊游玩,這一幕令人悲涼,又實在沒法不令人與北野武比擬。
第三,有日本的影評人說,北野武的電影開創了一種畫面上獨有的藍色,他們索性叫這種藍做「Takeshi’s Blue」(Takeshi Kitano是北野武的全名),我當然不知道怎樣的藍才是屬於「Takeshi’s Blue」,但「殺破狼」海灘一幕的藍,即使不是「Takeshi’s Blue」,也大概是這一色系的了。當然,葉偉信沒有把這藍色用得這麼誇張,不會像北野武在「小心惡警」中,藍得這麼令人悲憤。
順帶一提,北野武獨有的臉部肌肉抽搐,不是他表演造成的。他在1994年8月,北野武騎重型機車發生嚴重車禍,導致顏面神經受損,最後換來了他獨有的表情。他的母親聽到他撞車的消息,就罵道:「要撞也不撞好一點的車!」

Tuesday, November 22, 2005

澳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後記 (五)

談起運動會,不能不提一下村上春樹的書<Sydney!>,是他在2000年到澳洲悉尼參觀奥運會的日記,寫得相當有趣易讀,並不像一般的運動評述(本來村上春樹就不是寫運動評述啦),而更似是一本村上式的遊記.至於你問我“村上式的遊記”是什麼,我就只能搖頭嘆息說:自己買一本讀吧,真是的!
村上春樹說他想參觀奥運會,是因為他喜歡馬拉松和三項鐵人賽,故讀他寫的馬拉松,有特別細緻和投入的描寫,很容易便投入到村上世界的那邊.
不過,書中最有趣的,還是讀他寫澳洲的動物;當中佼佼者的一篇,便是9月23日寫波岡蛾的故事.話說悉尼奥運的田徑場內,有近幾萬隻的飛蛾出沒,村上形容:“這個運動場的飛蛾還真多得要命,要一面用手將不斷飛來的蛾趕開,一面寫稿子…..如果耳孔裡被牠們產了卵的話就慘不忍睹了!”村上在翌日的報章裡讀到有關蛾的報導,說這種叫“波岡蛾”平時只會在十月才出現,但因為今年氣溫比以往高出很多,所以蛾提早羽化;這種蛾過去會集體遷移到Snowy Mountains的山區,並成為棲息在那裡的瀕臨絕種小負鼠的重要食糧.牠們大體上是以月光作為目標,設定好方向後進行長距離的遷移,可是奥運會場地的燈光卻擾亂了牠們,牠們不飛向雪山,反而糊里糊塗來到奥運會場,可就間接餓慘了那班小負鼠.村上春樹最後寫道:‘可是,那些住在雪山上的小負鼠,因為自己喜歡吃的蛾沒有來,會不會這樣抱怨:“真奇怪,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肚子好餓哦”呢?希望牠們貯存的糧食不會耗盡才好.就連奥運也會造孽.’
沒想到奥運會也有動物角度寫吧?我也可抄考他一段句子,來寫澳門葡京內的見聞:“這個賭場內的雞還真多得要命,要一面用眼將不斷飛來的乳溝睇實,一面與朋友談天......如果xx被她們YY的話就慘不忍睹了!請自行判斷xx和YY.

Thursday, November 17, 2005

澳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後記 (四)

我對運動沒太大興趣, 只當是一種功能性活動 (是具功能性的活動, 不是具功能的性活動, 更不是具性功能的活動!), 即譬如強身健體, 止咳化痰, 通便易疴等等. 但有趣的是, 即使你那天有幾唔想打波, 但打打下還是會投入落去, 最終打到一身臭汗, 再攬住個女友咁……

咁同影相就有D似啦, 即使你那天狀態幾唔好, 幾唔想影相, 但影影下還是會投入落去 (影得好唔好係另一回事), 最終影到一身臭汗, 再攬住部相機……

所謂興趣, 有時是培養出來的; 可惜做人做了27年, 還是未培養到對體育狂熱的興趣. 我相信有時是一種緣份, 一種好像觸電的感覺, 只要 “click”一下, 就會愛上它. 但不愛, 還是可以接觸它, 輕撫它, 了解它, 了解它的規則和玩法, 對拍攝體育還是有其幫助, 至少可以安排採用哪種策略拍攝.

尤記得中學時代, 我都有參與學校的足球隊, 有一個阿sir望著我跑步後, 就跟另一個阿sir說: "你看, 有些人真的無體育細胞的, 跑成咁......" 哈, 我當然不介意, 這是事實.

對於要投入體育, 愛上體育才能拍到好的體育照片, 我暫不能理解, 或者我對世界本來就不投入, 所以經常並不聚焦在世界的這邊, 而留在那邊了.

對於想不想拍好照片這問題, 我當然想拍好照片, 但這個「好」是哪個標準的「好」呢? 我既想拍世界標準的好照片, 也想拍自己喜歡的照片, 而我相信, 後者比前者更重要.

或者, 我仍太過理想了.

澳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後記 (三)

攝影記者在「東亞運動會」的十項全能:

1) 100米短跑交卡
2) 300mm與400mm輕量級鏡頭舉重 (可分階段加x1.4或x2作試舉)
3) 15分鐘勁食三文治汽水
4) 600秒發相鬥快
5)「5分鐘call的士」與「10分鐘街頭等的士」雙打
6) 霸位
7) 10秒解除金屬物品安檢
8) 400米來回新聞中心
9)「攀爬高位」與「扭頸訓身」個人體操
10) 6小時深沉無夢睡眠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05

澳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後記 (二)

拍攝體育,基本上有兩種取向:
1. 凝固運動員在比賽中各種姿勢和狀態, 是以捕捉動作為主的照片
2. 透過不同的角度/構圖/顏色/慢快門等來展示特別的視覺效果, 是以表現視覺特色為主的照片

一般來說, 可根據以下兩條規則來決定採取哪種取向:
1. 預賽和初賽能更多機會試玩不同的視覺效果, 因為機會較多, 人物相對不重要; 越是到複賽和 決賽, 就越趨於捕捉動作為主, 因為人物相對重要, 尤其是冠亞季軍.
2. 比賽項目的被重視性越低 (如划艇), 就越可以試試表現視覺效果, 因為少了一個運動員都唔會太覺; 相反, 越受重視的比賽項目 (如足球,田徑及游泳等), 就越需要捕捉人物動作.
3. 比賽中的人物越受重視, 就越應捕捉人物的動態.

所以, 如果選擇拍攝划艇的初賽, 你應該能玩最多視覺效果;
如果選擇拍攝足球的決賽, 你應該盡量捕捉足球員的狀態.

當然, 也可按不同運動項目的程序, 來調較適合的方式. 例如舉重的運動員總共有6個回合, 而且也不只舉重六次, 故此能有足夠時間, 既捕捉動作, 又試玩視覺效果.

拍攝運動員的狀態, 也有多種方向:
1. 捕捉運動員比賽中的動作和姿勢;
2. 捕捉運動員比賽中的表情
3. 捕捉運動員在比賽後興奮或落寞的神情和動作
4. 捕捉運動員的小動作, 準備情況或細微特寫
5. 拍攝運動員獲獎的情況

澳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後記 (一)

運動會從來都不只是運動:古代的運動會用來展現人體的美,近代的運動會則是政治經濟權力的戰鬥場所。金牌的數目代表國家的榮耀,能承辦大型運動會則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指標,更認為是龐大的廣告遊客收益和基建項目的來源。
理論上,運動會的主角是運動員,但並不代表運動會是專為他們而設。當然運動員似乎都滿心期待著運動會的來臨,以讓他們大顯身手;但同樣他們都承受很大的壓力,壓力是來自多方面的,既有自我超越的壓力,也有教練的壓力,更有國家的壓力,他們的生命,就在這黃金的歲月裡燃燒。勝利者,固然名留青史,或至少在生命裡,給自己留下了值得老來炫耀的記憶;但失敗者呢?
如果有一個運動會,是專為運動員分享運動的歡愉,而不只是勝敗的歡愉,一定有人話:「嘩!好悶喎!冇激烈的比賽,冇破世界紀錄,邊度好睇呀!」就是了,運動會是做給人看的,而不單是為運動員而設的。
現代人最喜歡說:「有競爭,便有進步。」這「進步」可圈可點。我抱著敬畏的心情佩服各位運動員,他們都好像鬼上身似的,持著打不死的精神,每天燃燒自己的脆弱生命,幾乎忘了世界的各種快樂,最終就是要在一個像客棧的運動會裡,發揮自己的那團火。包括:曾在「東亞運動會」舉重項目中跌到、並受在場觀眾恥笑的那位運動員,我會永遠懷念你。

Monday, October 24, 2005

「文、行、忠、信」四步曲之前言

「文、行、忠、信」四步曲是為中學母校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而寫的,中六中七的班主任Miss Poon找我幫助,當然義不容辭,故寫一篇文章投到他們三十周年的紀念特刊裡。現在想著想著,故事會否寫得過火了點?原意只是想把我們的校訓,重新思考一遍(事實是,在胡中讀了七年,我到現在才正式去了解文、行、忠、信是什麼意思。以前只會當它們是house的一個名稱,而我是屬於忠社,現在想來又好似幾貼切,簡直是星座一樣嘛!),同時我也不希望這類紀念文章太悶,所以以故事形式來表達,就當是我無聊創作的故事吧!寫作是一種很能貼近自己的興趣,一片讓自己尋找自由的土地,我很珍惜,因為世界並不自由。非常感謝Miss Poon和胡中給我這個難得的機會。

<黑社會>觀後記(三)

近來最恐怖的廣告,莫過於<黑社會>電影裡的「有骨氣」廣告。
電影<黑社會>由「有骨氣」火鍋贊助,這套配搭,本來已覺得非常match,黑社會講骨氣,講義氣,實在無人能比「有骨氣」更適合贊助這套電影了。
不過,電影中賣廣告的方式卻不是像傳統的手機或傢俬贊助般,在大銀幕上顯示其產品及牌子,而是由金像影帝梁家輝在山崖喊叫兩聲:「八點,有骨氣!」嘩!影帝喎!兩聲喎!實在氣勢磅礡! 唔知要贊助幾錢先可以做到咁.
但之後就來一個反高潮,在一個木箱裡,彈出滿臉血水濃瘡傷痕的咖喱啡(角色名叫long gun)以近乎斷氣的姿態對鏡頭說:「八……點……,有骨……氣!」
如果把這一段放在電視當「有骨氣」廣告的話,肯定是近期最恐怖的電視廣告!

<黑社會>觀後記(二)

電影<黑社會>最終談的是權術,不是選舉。任達華(樂少)說:「其實一切都只是一盤生意,這個年代,什麼都要用腦。」樂少深藏不露,表面為阿公著想,處處幫兄弟,做事公正冷靜;但當要維護自己利益時,最後還是要透過各種殘酷的方式來解決,但可以說,他的權術在很多人看來,運用得很聰明得當:對叔父輩,只能一種做法:就是提供好處和最好的服務,因為他們就是最能投你票的人。在最激烈爭辯時他擺出一副可商討的態度,在得到梁家輝的信任後則可除之而後快;在要增加自己的籌碼時,他不親自落手,解決手無駁雞之力又與外界隔絕的吹雞和他的兒子。在他透過協商籠絡了梁家輝後,就趁梁對他的信任而乘機除之。
要兄弟,還是要黃金?好明顯,黃金才是重點,黑社會都要搵食,隨著資本主義時代,要生存,就要講金錢講生意;生意就是生意,所謂商場如戰場,只講打打殺殺或者只談稱兄道弟已不合時宜;這電影主題相當突出,卻沒多大新意。
反而最令人感到心寒的,就是任達華的兒子見到自己的父親殺人,對他造成極大的衝撃。我相信這一幕是黑社會電影中所少見的,也是這電影好看的原因之一:層次及角度豐富,我相信編劇也要記一功。
聽說<黑社會>還有下集,還可能開拍續集等等,大概任達華兒子見到父親殺人,非常不滿,將來會立志做警察,然後與古天樂和張家輝等大佬鬥過都唔定.

<黑社會>觀後記(一)


杜琪峰電影<黑社會>的英文名稱是Election,相當有意思; 電影裡一個警察手下說(大意):「黑社會都搞民主選舉?父傳子咪好咯,唔駛攪咁多事!」經常強調秩序和諧的警長姜大衛就話(大意): 「佢地(和聯勝)搞選舉比香港選特首早了近百年。傳統來的,沒得搞。」這話實可圈可點,保守的意味甚濃。

其實整個<黑社會>的故事就是來自這選舉制度的漏洞,才產生了人在背後攪鬥爭撕殺的結果。從電影觀察,可以得出以下判斷:

1) 黑社會話事人的選舉是「小圈子選舉」,他不是由社團內一人一票產生,最低層的地區小混混根本沒權投票,即使中層如古天樂或現任高層都沒投票權。

2) 這個產生話事人的選舉委員會(小圈子)是怎樣產生呢?它的組成部份是由所謂「叔父輩」構成,「叔父輩」是一班在社團內有長久資歷及享譽盛名的前輩所組成,他們之所以能升到這個輩份,很大程度是基於a) 社團年資;b) 在地區有一定的功績和對社團的貢獻;c) 更高級的人提攜。即是說,這班小圈子的成員並不是在地區由成員民選產生的;既不是區議會選舉模式,也不是美國總統選舉的選舉人模式,而更接近香港特首的選舉委員會產生辦法。行政長官選委會由800人組成,主要由4個界別內的成員組成,除了部份由地區直選的立法會議員是由一人一票產生外,其餘多數是由各界別內的代表機構投票互選產生,能進身選委會很大程度是基於a) 界別年資;b) 在界別內有一定的功績和貢獻;c) 更高級的人提攜。

3) 黑社會話事人的「叔父輩委員會」透過投票及協商選出話事人,當中之間也因年資有別,某某易做成opinion leader,影響選舉結果;所謂協商,就是這麼回事。而基本法四十五條也定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這個中央政府,在電影裡,也一樣是「叔父輩委員會」,當中最高權力的似乎是鄧伯(鄧小平?);當然,龍頭棍的移交就是權力移交的主要象徵。

4) 最致命的一點,是整套「黑社會話事人選舉」缺乏第三者或監察組織進行監管,造成當候選人認為不公平時,或即使在選舉中有舞弊的情況(鄧伯明知串爆受賄,但都沒理),卻無法以同樣理性的制度來處理,結果就出現了爭奪「龍頭棍」的撕鬥。電影中的王天林(鄧伯)既是叔父輩中的一員,又是社團最高資歷的人,但當梁家輝不認同選舉結果後,他同樣是處理投訴的調停人,這樣的利益和角色衝突自然引起失敗一方的不滿。現在他們(任達華)只能透過靠嚇及靠剝削/輸送利益來阻止梁家輝的不滿和另起爐灶;有心人一定會覺得這情節很像中央給港人CEPA及開放自由行來減輕港人對民主制度的訴求。

電影裡的警察手下說:「黑社會都搞民主選舉?父傳子咪好咯,唔駛攪咁多事!」這說話實在容易混淆視聽:不是民主選舉攪咁多事,是不完善的選舉制度才攪咁多事。或者說,是「具黑社會特色的民主選舉」才攪出咁多事。

Sunday, October 23, 2005

林狗

對林海峰的棟篤笑有點失望, 或者太容易把他與黃子華比較吧. 後者每次的主題清晰, 結構嚴謹, 思考的味道更濃更深, 尤記得九七前的政治棟篤笑<秋前算賬>, 笑中抑鬱, 散場後, 腦裡就只有兩種感嘆: 1. 點解黃子華咁勁? 2. 香港人在政治大環境前, 真是無能為力.
林狗 的 show不是不好笑, 而是太雜亂, 太東拉西扯, 非常符合他的 show名<是但x發花癲>. 他的笑話較少深刻的思考內容, 反而更多生活體驗, 尤其是關於生活裡的各種聲音, 林海峰說得份外到肉: 由廣告的VO, 到sales的專業話語, 到傳統的叫賣聲, 都很有香港的生活味道; 作為香港人, 林狗以棟篤笑方式口述聲音的歷史, 實有強烈的親切感. 如果能在主題上更強調這部份, 我相信內容會充實得多.
最記得林狗說: 以前屋村總會有阿叔喊叫:"磨鉸剪......餐刀! "阿叔總會把"磨鉸剪"叫得大聲點, "餐刀"叫得細聲而短促, 那是因為以前屋村的人都好少用餐刀! 那是一種叫賣技巧. 他又說, 以前酒樓的點心的阿姐叫"蝦.餃.燒.賣", 一聽就知有4粒! 好正!
林狗的最新歌曲都很不錯, 派台的<男子組>唱出三十幾歲男人的心理變化和情誼; <流行曲>更絕, 大肆諷刺流行曲的元素, 更與自己的歌曲編排結合, 可以說, <流行曲>與陳奕迅當年的<忘記歌詞>(黃偉文作詞)皆為我至愛的後設歌詞.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 十月號

十月號的"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刊出了Henri Cartier-Bresson生前一篇從未發表過的訪問稿. 事緣在1970年代, Paul Hill 與 Thomas Joshua Cooper訪問超過20位攝影大師, 並集結出版一本名為"Dialogue with Photography"的書, 裡面當然有這位攝影巨匠Henri Cartier-Bresson; 但訪問過後, 這位巨匠覺得 “he had said things he didn't want published” ,他想 “let his pictures do the talking”; Hill and Cooper結果尊重他的意願, 並額外書面send了幾條問題給他, 讓他好好思考後回答, 最終第一版的"Dialogue with Photography"裡關於Henri Cartier-Bresson的訪問就這樣產生.

現在人已離去, 原稿再次翻出來發表, 並放在新的edition裡.

我相信最有趣的, 一定是Henri Cartier-Bresson究竟說了什麼是他本人不想發表的呢? 可惜這篇文章裡沒有提到. 而我也很想找回原版來了解真相.

但單單讀這篇人物訪談, 也大致感覺他無所不談, 而且相當直接坦率, 沒有過份賣弄什麼, 抽取幾點有意思的:

1) About Magnum: “Capa was a brilliant ideas man and he handled most of the business……sometimes he would pay the secretaries through his winnings from poker and the horses when times were bad.” (<成報>出唔到糧時可以試下得唔得?)

2) About Surrealist: “I was interested in Surrealism, but Capa said ‘Don’t call yourself a surrealist – call yourself a photojournalist. You will still be able to make the same pictures’.” (capa都好似寸得幾應)

3) About Life: “You can’t photograph society and make a point, you prove nothing. I found this out when I went to Russia in 1954, I photographed 2 soldiers holding hands, and the people at Life thought they were gay. They had a very puritanical attitude.” (又好似真係過份D……)

4) About “Decisive moment”: “The title come about from a quotation by Cardinal de Retz,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world that hasn’t a decisive moment’……it is about geometry, distance and time. It is when the head, eye and the heart are on the same axis. ”

5) About photography: “I must admit though that I could live without looking at photographs. I couldn’t say that about painting.”

6) About being a famous photographer: “Very embarrassed!”

Very embarrassed!! 咁我地呢D做細呃飯食的, 就要very very very very very very very very very very embarrassed啦!!

「文、行、忠、信」四部曲之信

<誠實互愛謂之信>

你愛我嗎?愛我的話,就不要讀下去。我會寫一些傷害你的話。

你還在讀這句子?那你即是不愛我。

你說你當然愛我,只是你很好奇,想繼續看我寫什麼,尤其是那些「傷害你的話」。

我說由第一段開始,你已接受了這文章的條件;如果你愛我,就不要讀下去。

如果你連第二段「你還在讀這句子?那你即是不愛我。」都還沒讀到,那你即是愛我。

那我當然會更愛你。

可惜你就是讀不到我這一句情深的說話。

現在你讀到,我就更恨你。

你說我應該信任你,即使你讀到這裡,也不能輕易地說你不愛我。你說這是幼稚。

我說這只是一個遊戲,一個關於信任和互愛的小測試,你不必太認真。

但從細節看到整體。你讀得越多,就恨我越多。這是事實。

你說你實在受不了,罵我這人軟弱無能,只在這些小事上鑽牛角尖。

我求你,你不要再讀下去。

你說你已受夠了,其實你一點也不愛我,我一事無成,沒未來也未能照顧你;你說你浪費了好幾年青春的光陰,就在我這個廢物身上。

你說你讀到這裡,就是要表達你已不愛我了。

我說我求你,請不要再讀下去,我多麼的愛你 。

你說你已不相信我了,你說我在這裡才寫「我多麼的愛你」,根本就不想我讀到。

你說如果你愛我,你就根本不會讀到「我多麼的愛你」這一句。如果你不愛我,我這樣寫也沒有用。

你說這是一個圈套。

我說這不是圈套,當你讀到「你說這是一個圈套。」時,你不是誤墮圈套,而是主動參與遊戲。一個關於誠實互愛的遊戲。

而我早在第一段說過,我會寫一些傷害你的說話。

因為你繼續閱讀,所以傷害。這是你一手造成的。

讀到這裡,我想你已傷害得夠多了。

如果你根本沒讀到這裡,你真聰明,你太信任我,即使我說「我會寫一些傷害你的話」,你根本不會相信,你太愛我。

我也愛你。

但你竟讀到最後,你真太笨,至少你浪費了這麼多的時間,讀這篇<誠實互愛謂之信>,各位親愛的讀者。

Friday, October 21, 2005

「文、行、忠、信」四部曲之忠

<勤懇負責謂之忠>

凌晨五點。房間內彌漫了一片煙霧。楊子人泡在這團自己呼出來的雲霧中,冷冷的對著電腦屏幕,像行軍一樣按著鍵盤,發出操兵的聲音。他頭髮蓬鬆,穿上白色的背心內衣和內褲,嘴角還沾著晚飯吃叉雞飯時留著的薑蔥油。他眯起雙眼,皺著眉,勉力地把桌上的文件一字一句地打進屏幕裡,他多麼希望此刻飛來小神仙來幫他,就像什麼童話故事,讓他好好睡一覺。

小神仙:「對不起,我是古代的小神仙……什麼是電腦哦?」

楊子人嘆了口氣,又再奮力地與文件作戰。

楊子人一天做兩份正職,還不斷地接兼職打字來做。一天工作超過十八小時,有時還根本不能睡,早上洗個澡又上班去了。

他形容,每天都是在「靈魂出竅」的一天出發。

熟悉楊子人的人都知道他勤奮負責任,他的同事每次在背後談論他,都戲謔地說:『他呀!?客氣的就叫「老實」,不客氣的就叫「笨」。』

這話說來不假,他既不打麻將,又不賭馬;這還不說,他竟然不買股票,不炒樓,不投資基金!簡直不是一個香港人所為!

於是他也有了個別號:外星人。

以為這個老老實實外星人,也應該吸引不少女性吧?錯錯錯!外星人就是外星人嘛!對,年輕時,少女們還會覺得他像周杰倫,內向老實,一瞥眼神,一渦淺笑,不說話就是cool,勤力讀書就是型!偶然到卡拉OK唱歌,少女們還會因他唱古巨基的歌走音而尖叫失聲。

那只不過是一寄少年春夢。

現在,「勤勤力力,終須乞食」才是生命主題曲,女人總覺得他不夠醒目,只當他是自己的小弟弟,閒來便找他幫忙修電腦、買手機,平時?「話不投機半句多」。

女人們是這樣說的:「你跟他談股票,談樓市,他根本搭不上嘴,他沒車又沒樓,對未來也沒什麼計劃,我們女人怎會選他?『執書行頭慘過敗家』,他真是悶蛋,笨笨的……唉,但總是勾起我學生時代的初戀情人。」

但幸好世界還不是一面倒,否則物競天擇就要讓外星人滅絕。兩年前,沙士疫潮過後,他在一個感恩會上認識了一位義工女孩,大概是受到沙士疫情「珍惜眼前人」的情緒股動,義工女孩竟還保留了少女般的浪漫情懷,主動追求楊子人。他們拍拖的第一年,是楊人生中最快樂的一年。

浪漫畢竟是虛幻與短暫的。拍拖的第二年,義工女孩開始嚷著三件事:多點時間陪我、給我驚喜、儲錢結婚。老實的楊子人當然不懂她說的,但儲錢還是他最容易做到的項目。

他想:等我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然後就結婚吧。

本來勤力的楊子人已夠長時間工作的了,但一旦打算結婚後,還找多一份正職和兼職,整天二十四小時就埋首工作,怎會有時間陪伴義工女孩呢?義工女孩更不滿了。

義工女孩:「你呀,究竟有沒有當我是你的女朋友?你幾時會把我放在第一位?」

外星人:「AABBCCDDEE。」

義工女孩:「你今天陪不陪我到離島?」

外星人:「XXYYZZ。」

義工女孩:「衰人,你到底愛不愛我?」

外星人:「JGH。」

外星人當然不會講人話,做的也不會是人事。他始終不懂地球人的觀念,但最終總算替自己辯白了一句:「我要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然後就結婚吧。」

義工女孩聽到這句人神共「冧」的話,立刻紅著臉低下頭沒說話,含情默默地倚著楊子人。

結果,楊子人就整天勤懇負責地工作,他一天不是在公司,就是在自己的房間;他全神貫注,努力不懈,他根本不知道社會發生什麼事:他不曉得董建華早已辭職了,而新的特首叫曾蔭權,還鼓勵每個家庭生三個孩子。

當然,他更不知道,自己的義工女朋友早已結識了新歡,他是一個精明能幹的基金經理。最要命的,還是個肯花錢和浪漫的基金經理。

當義工女孩跟楊子人說分手時,她是帶點歉疚的,但更多的是憤恨:為什麼自己這麼笨,曾經為這個外星人動心?現在自己被烙了不忠的罪名,又有誰可憐她呢?

傻啦,現在世界又會有誰記得你的不忠?

楊子人知道要分手後的反應,連他自己也忘記了。即使這位義工女孩的樣貌,也只落得稀稀疏疏的下場,也算是對她的一種報復吧。

凌晨五點半。房間內一片慘霧。楊子人仍冷冷的凝望著電腦屏幕,發出操兵的打字聲音。他頭髮蓬鬆,穿上發黃的背心內衣和內褲,嘴角還沾著叉雞飯的薑蔥油。他眯起雙眼,皺著眉,勉力地把桌上的文件一字一句地打進屏幕裡,他多麼希望此刻飛來義工女孩來幫他,就像什麼童話故事,讓他好好睡一覺。

義工女孩:「對不起,你很勤力,但我想要的不只是這些。」

楊子人嘆了口氣,又再奮力地與文件作戰。

Wednesday, October 12, 2005

「文、行、忠、信」四部曲之行

<循規蹈矩謂之行>

微風拂過亞皆老街兩旁的老樹,濃濃的街燈映照世界只餘一片黃。9號巴士別了又來,來了又去,彷彿這是城市最微弱的脈搏。

幾抹黑影手牽手走過冷清的街道,交通燈哼出「滴、滴、滴」的背景音樂,好像為他們的友誼譜出萬歲的歌曲。那夜一點也不冷,淡淡的汗水從她們的手心間互滲;她們的手提袋掛著小熊維尼、交叉兔和<哈爾移動城堡>稻草人的鎖匙扣,那幾乎就是她們的代表,神聖的三位一體,即使歲月再酷也無法破滅她們的神話。

她們轉進陰暗的小巷,世界就好像只有她們三人。突然,一隻黑貓竄過她們的腳邊,小熊維尼彈開尖叫了一聲,稻草人跟著叫,交叉兔卻只懂屈縮一旁在笑,最後是三人大笑,笑得人仰馬翻,黑暗中久違了的笑聲,打破了巴富街寧靜的晚上。

踏上狹窄的階梯,稻草人笑說她們正踏上天國的階梯,小熊維尼則取笑她還喜歡誠俊哥呢!交叉兔只顧傻笑,但最後還是吐了一句:「傻妹。」

巴富街兩旁的住宅都燈火通明,間中走過晚飯後散步的老夫婦和帶狗的男人;微風依然輕吹,她們就這樣坐在學校門外的長椅上,享受時光在身前停留的感覺。

稻草人從LV手提包取出「面油紙」,一邊輕擦自己的前額,一邊道:「來,說說大家的近況嘛!我先說,」她把弄了一下長髮說:「我呀,之前找了個有錢男友,他做醫生的,所以看醫生不用錢……」說完自己也「唧」一聲笑了起來,「所以我還經常看醫生呢!別人問,唏,你今天放工後去哪?我說,我去看醫生。他們見我每天都看醫生,以為我病入膏盲了,哈哈……」

「是肓,不是盲啦。」交叉兔笑說,「你的中文還一樣……那幾時結婚啦?」

「唔……不啦,我們現在一起住,在擎天半島,不過我一年也不知有幾天在香港……空姐嘛……」

「不結婚?穿緍紗很美啦,我們做姊妹的又可以趁機穿得美,你不結婚,我們沒機會咯。」小熊維尼道。

「結婚不是簡單的事,」稻草人語氣帶點嚴肅,「擺酒攪婚宴影婚紗相買樓,好煩好貴!」然後又多加一句:「我又不想生孩子。這種時勢……」

交叉兔說:「對,你看現在的經濟又不是真的好,通漲回來了,但薪水卻沒加過多少!天災也越來越厲害,海嘯過後又來次大地震,總覺得末日快來。」

小熊維尼說:「這麼恐怖?我一生只做過小秘書,生活平淡,循規蹈矩,連男孩的手也沒拖過,那會這麼快……」她頓了一會,又道:「人生真的很難說清楚。」

她們沉默了一下,幾位穿校服的學生抱著籃球從校園走出來,打算坐上她們的長椅,轉眼又別過頭走向下山的路。她們都鬆了一口氣。

交叉兔打破沉默:「平平淡淡,也是幸福。跟著大路走最穩陣,不易出錯。我們的設計公司就是這樣,雖然不是最賺錢,但總算撈到多少。」

稻草人吐了一句:「我最討厭規規矩矩。媚俗!」

交叉兔反駁:「你好像很不羈,內裡卻又是為了庸俗的錢,我們有誰不是?那不是媚俗是什麼?」

稻草人自顧地笑了一下,越笑越厲害,聲音遮掩了田雞的叫鳴聲。小熊維尼和交叉兔都打了個冷顫。

良久,她終於開口道:「你們說得對,現在想來,我以前真是庸俗,竟認識到你們兩個損友,哈哈!」然後又道:「真的,你們真好。」

小熊維尼擁抱了稻草人一下,交叉兔沒什麼反應,隨手在褲袋裡掏出了一包香煙,遞給稻草人。稻草人揮手微笑了一下。

「我戒了,少抽一點吧,無益。」

「哈,你早說嘛……現在都沒關係啦。」稻草人笑著抽起煙來。

兩位年輕男孩踏著單車疾馳而過,他們才聽到遠方傳來女孩清脆的笑聲,想像她們在月夜下細語喁喁,嫵媚多姿,他們心情就不其然愉快起來;但最終還是未見女孩的蹤影。

稻草人凝望著剛駛過的單車男孩,吸了一口氣,像要鼓起勇氣吐露什麼。

她轉頭向她們說:「我有要事宣佈!但你們要有心理準備,不要怕。」

小熊維尼和交叉兔屏息等待著。

稻草人壓低聲音說:「其實……我早已死了!兩年前,沙士。」

小熊維尼和交叉兔好像聽錯了什麼似的,呆呆地遲疑了好一陣子。然後她們都微笑地同聲說:「我也是!嘻!」

這次反而是稻草人受了點驚,眼睛死盯著她的兩位好朋友。

小熊維尼搶著說:「我三個月前撞車過世了!司機是個女孩,我臨死前她還握著我的手,可惜就不是個英俊男孩。」

交叉兔安慰她:「不要緊啦,可還算死得乾脆;我嘛,肺癌捱了三年,才痛苦離開。現在好囉,無憂。」說完吐了一絲霧氣。

女孩們都笑得異常愉快。小熊維尼說:「想不到,雖三年沒見,我們比以前更親近。」

交叉兔沒說什麼,稻草人笑著還是吐了那句:「我說過嘛,最討厭規規矩矩。」
交叉兔按捺不住,還是反駁:「你還不是要循規蹈矩地死嗎?」

然後又是一片喧鬧聲。

晚風拂過亞皆老街兩旁的老樹,濃濃的街燈映照世界仍是一片黃。9號巴士別了又來,來了又去;但尾班車後,最終還是不會再來,這是城市終極的脈搏。

Tuesday, October 11, 2005

「文、行、忠、信」四部曲之文

<學識廣博謂之文>

三十歲的陳文昌剪了一顆冬菇頭,托著一副經常下滑的黑框眼鏡,低頭抄寫投影幕上的一組字句:「馬克思與資本主義剖析」。他的唇開開合合,咕嘀著這幾個熟悉的字,顯得有點亢奮;他早已在課外書讀過馬克思的理念,還有恩格斯、社會主義、列寧主義、共產黨、文化大革命之類之類,他感到臉頰發熱,心跳加速,心想自己一定是全班唯一知道馬克思的人,他大可在老師問問題之際,搶先作答,在這班師奶和失業游民前面贏得博學的讚譽。

過去數年,陳文昌在中心已修過十幾項課程,插花、會計學原理、掌相、普通話初階(一)、魔術初階、宏觀經濟學、儀態班……他想想掛在口邊的是一句「知識改變命運」,那是他九七年前住豪宅的叔叔教的,叔叔常說:「文昌,想住大屋炒貴樓,記得要讀書!知識改變命運哦!」但陳文昌就是沒考試的命,腦筋又被離了婚的媽鬧得不靈光,中五畢業後便到一間小公司當倉務員,晚上就上夜校修英文,但總是未能分辨flower和flour 的讀音。

九八年金融風暴,陳文昌被經理罵了一頓後再被炒魷魚,後來那四十多歲的縮骨經理也一併被炒了,原因是公司要北上尋金。那年代,地產淪陷,失業率上升,就連陳文昌的叔叔也成了負資產亡魂跳樓自殺;當時人們說的就只有「資源增值」,要革新成「知識型經濟」,還要開發「創新科技港」;精神受挫的陳文昌受到這股熱潮吹捧,就更加集中培訓和再培訓,但人也更加自閉,連腰也越彎越低了。

失業幾年,陳文昌就在中心修讀十幾項課程,插花、會計學原理、掌相、普通話初階(一)、魔術初階、宏觀經濟學、儀態班……他還不斷在圖書館借書來讀,哲學宗教科學經濟文學藝術……他一心要「知識改變命運」,他要吸收更多知識,他要炒樓,他要擺脫失業大軍……

老師指著馬克思三個字,問:「社會主義是什麼?」
陳文昌立即舉手,匆匆的站起來,挺著胸,吸一口氣,道:「社會主義即是資本主義啦,資本主義即是殖民主義啦,殖民主義即是聖經啦,聖經即是毛語錄啦,毛語錄即是論語啦,論語即是社會主義。」

身旁的同學都看得目定口呆,部份帶點輕視的竊笑,更多的是羡慕和讚嘆的目光。

老師一本正經地答:「錯。同學,罰你打五十下屁股。」

陳文昌嚇得臉如鐵青,全身發抖,一邊喃喃唸著「知識改變命運」,一邊脫下自己的褲子,彎下腰。

鐘聲響起,穿白袍的護士們這時才走進班房,護士長對大家說:「好,午飯時間啦!今天大家都扮演得不錯。扮老師的紅仔今天好威猛……唏,陳文昌,不要脫褲啦,紅仔跟你開玩笑吧了。」

然後,護士在飯堂替陳文昌掛上褪了色的紅圍巾,在白菜仔與瘦肉之間,選擇了豆腐餵給陳文昌作午飯的冷菜。

Wednesday, October 05, 2005

Wikipedia 與 烏托邦

在土瓜灣牛棚書展遇到作者許煜, 他很年輕, 很細心地向讀者簡介他與劉細良的新書<勇敢新世界: 互聯網的罪與罰>; 翻開幾頁, 讀到有關Wikipedia的故事, 很有烏托邦味道, 許煜也寫道: "因為wikipedia"的成功, 我對這個互聯網新世界仍然充滿希望."
我是最近才知道Wikipedia這網上免費百科全書, 嘗試過它資料豐富的威力; 但讀到這本書, 我才知道原來這威力是來自於網民--我們. Wikipedia發起人Jimmy Wales曾請編輯編寫一本online免費的百科全書, 但後來資金不足; 在2001年他在網站呼籲用家自己去編寫及增補百科全書的內容章節, 到今年已超過一百萬篇文章, 是大英百科全書數量的三倍.
於是人們便問: 一個公開給用家修訂增補的百科全書, 怎樣保持它的公正理性來寫一些敏感如宗教性別及種族的內容呢?
許煜這樣寫道: "Wikipedia"的修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當你按下'edit this page'修改後, 其他人仍可找回上一個版本, 對改動提出意見, 因此Wikipedia是以共識來運作的, 直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為止. Jimmy Wales向大家提出一個叫NPOV (neutral point of view)的編輯方針, 這是一種羅列事實或意見的方式, 令正反雙方都可接受......亦因為任何人都可以修改, 偏激的言論很快會被別人刪掉, 而自動達到平衡. 而在Wikipedia社群中也出現一班理性悍衛者, 專門瀏覽有否過激立場然後作修訂."
我讀後真正的覺得, 這就是我們一向追求的民主和智識型社會. 烏托邦到......
咁啦, 不如先試下edit this page, 在香港的歷史部份寫上"建華八年, 禍國殃民", 看看Wikipedia的威力, 也可以測試下Wikipedia"公正理性"的底線啦.

<完全自殺手冊>十年祭

上一章談及<完全自殺手冊>, 搜索資料時竟發現最近竟有關於它的新聞, 還以"借屍還魂"來形容. 原來<完全自殺手冊>近日在互聯網上以電腦檔案形式散布,不少網民討論及下載,警方已交由負責調查網上罪行的科技罪案組跟進,不排除會檢控散播者。
報道續說:
"近日互聯網上出現一股討論《完全自殺手冊》熱,熱潮遍布多個網頁及新聞組,除有網民自製網頁轉載《完全自殺手冊》的全部內容,任由用家免費閱讀,並聲明刊載手冊內容,並非鼓勵自殺,而是希望揭露自殺的可怕,以及供有意尋死者有一個可以死得好一些的方法."
最有趣的, 是這一段:
"網上更供網民選擇是否有意自殺,若答是的話,則會彈出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網頁,回答否的話,才可瀏覽內容。"

<選擇自殺>

<選擇自殺>不是一本很好的書, 但我相信即使寫得好好, 這類題材的書籍大概也不會成為十本好書之一 (這個"好", 通常都含有教化的道德指標), 單單讀到書名, 就讓人想到十年前的<完全自殺手冊>, 在香港還是列作禁書 (被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列為第三類物品,禁止在港出版或傳閱). <選擇自殺>當然不是禁書 (我在三聯書局用$100買到一本), 它不是叫你去自殺, 也不是教你怎去自殺, 而是列出三十五位選擇自殺的中外名人的經歷; 可以說, 這是一本濃縮版的名人傳記, 不過主題則是針對自殺.
自殺通常都帶來戲劇性和震憾性, 連帶也引起大眾的好奇心; 日本諾貝爾得獎作者大江健三郎便曾寫過<換取的孩子>, 半紀實半虛構自己與自殺導演伊丹十三的關係, 引起不少傳媒揭秘式的炒作. 作者李冬山就是以帶點"尋找自殺原因"的概念來寫每個名人故事, 他從報章雜誌傳記等搜集資料, 可謂表面至極, 最實在的, 正如導讀裡所講, 就是當事人的遺書及書信.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自殺前寫給兒子們的遺書裡提到: "如果你們成長到與人好鬥的時刻, 你們要像你們的父親那樣自殺, 但你們也要盡力迴避步上父親不幸的後塵. " 這句說話隱約反映了他的腦裡究竟在想什麼.
中國女演員阮玲玉寫給她同居男友的遺書裡, 除表達了以死鳴冤的感嘆之外, 還寫到 "另有公司欠我之人工, 請向之收回, 用來供養阿媽和囡囡, 共二千另五元, 至要至要. 另有一封信, 如果外界知我自殺, 即登報發表, 如不知請即不宣為要." 最引人思考的, 莫過於立死前對生的處理, 令人想起蘇格拉底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克利多, 我還欠阿斯克雷比斯一隻雄雞,請別忘記還給他。"
讀過<心靈雞湯>這類對人生光輝之讚頌後, 也試試讀<選擇自殺>吧, 死也只是生的一部份而已.

Monday, October 03, 2005

幸福的錢先生與貝女人

幸福的先生帶著金走到海邊的茅屋, 女人就躺在屋內的木質地板上, 全身赤裸, 就只有一扇貝在她的陰處.
女人緩緩起來, 打了呵欠, 乳房在震動, 然後像累積氣力般, 閉眼喘息著.
突然, 她一掌摑向錢先生, 接著, 又是一下, 又是一下.
錢先生盤膝坐著, 口裡吟唸著聽不懂的聲音, 心裡想著自己一家四口的幸福和得高望重的權力.
女人停下了, 沙啞的聲音道: 成了.
錢先生取出金遞向女人, 女人以自己陰處的貝交換.
然後, 女人把金輕輕地貼在自己的臉上, 滿意地微笑了一下.
幸福的先生則帶著貝離開了茅屋, 走向不知名的城市.

原來沒有愛, 我你更親蜜

我愛愛愛愛愛愛愛你.
我愛愛愛愛愛愛你.
我愛愛愛愛愛你.
我愛愛愛愛你.
我愛愛愛你.
我愛愛你.
我愛你.
我你.

Sunday, October 02, 2005

十六歲男孩的眼睛

到底是眼鏡花了, 還是眼昏了? 沒錯, 鏡片是被刮花了, 但撇下來, 眼睛卻顯得更朦; 世界都好像開滿了大朵大朵的鮮花, 圓的, 方的, 桌子形的, 筆形的, 人形的, 女孩形的...... 真想換一對十六歲男孩的眼睛, 連女孩也會看得特別漂亮. 帶點憂鬱的, 棕色的, 還會說話呢. 在電影院看到一位固執的老人, 駛一輛翻土機千里迢迢去找他病危的弟弟, 十六歲眼睛垂下來的淚, 大概還會溫熱吧. 但他就懂得這種人生末路的偏執嗎? 忘記它吧, 十六歲男孩的眼睛, 仍像快樂王子充滿激情, 那會像我的, 冷眼迷濛只懂輕嘆息. 還是夠鐘長眠吧.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05

李天命<哲道一指放字訣>

放.

卡夫卡<給蜜蓮娜的信>

"我跟別人講話是很困難的, 這是由於我的思想, 或者毋寧說我的意識內涵, 是霧濛濛的. 對我來說, 這不會使我不安, 有時我對自己甚至還感到滿意. 但與人們交談需要有給出要點的能力, 保持交談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這些素質我都不具備. 沒有人願意跟我一起墜入雲霧之中, 即使他們願意, 他們也不可能驅走我頭腦裡的霧."

卡夫卡<日記>第二冊

"我完全不記得我學過的或讀過的東西, 也完全不記得我經歷過的或聽說過的事情, 無論是人還是事件; 我感到我什麼也沒有經歷過, 什麼也沒有學過, 我知道的東西實際上比一個普通小學生還要少, 並且我所知道的都是膚淺的, 這些問題不時超出我的理解. 我沒有能力仔細思考, 我的思考總是撞牆. 我可以抓住孤立事物的本質, 但我根本不能夠連貫地不斷地思考. 我甚至不能恰當地講一個故事; 實際上, 我幾乎不能談話......"

卡夫卡<日記>第一冊

"我被賦予了這種可鄙的孩子氣相貌, 我也認為不配形成一個嚴肅負責任的想法, 認為自己有一個偉大的, 男子漢的未來. 那種未來在我看來根本不可能, 以至於向前邁出的每一小步似乎都是虛假的, 而下一步則無法達到."

卡夫卡 <箴言>

"沒有人僅僅能從知識中得到滿足, 他還必須學以致用. 然而, 由於他沒有被賦予這種力量, 因此他必須毀滅自己, 儘管存在這樣一個危險, 他甚至沒有被賦予毀滅自己所必需的力量, 但是除了這個極端的實驗外, 沒有其他任何辦法."

Tuesday, September 20, 2005

<外出>


<八月照相館>是很多香港人看的第一套南韓電影, 我卻是第二套, 第一套是<生死諜變>, 但已驚訝南韓電影的威力; 然後再看<八月照相館>的VCD, 淡淡的情節和細膩的描寫死亡, 實在感人至深. 我現在仍記得<八月照相館>那一幕, 老婆婆穿得整整齊齊, 準備為自己拍一張死後殯儀用大頭相, 那種獨自面對死亡的豁達與哀愁, 令人神傷.
<八月照相館>的導演許秦豪, 之後拍了<春逝>, 但我已幾乎忘了電影裡的種種, 除了那貼近大自然的柔和音樂(soundtrack一定要買), 和那男主角錄取大自然音樂的影像外, 留下的, 就只有濫情的模糊感覺.
許秦豪的新片<外出>在南韓的票房卻沒有預期的佳績, 我卻認為電影裡的感情也相當複雜細膩, 題材獨特, 層層遞進而不兀突, 是一套值得一看的電影.
我覺得最難的, 就是男女主角的心理描寫: 一次交通意外, 一男一女重傷, 那女子便是裴勇俊的妻子, 而那男子便是孫藝珍的丈夫, 後來他們更發現那一男一女就是出外偷情的一對. 男女主角怎樣由擔心各自伴侶的安危, 到揭發後的失望,憤怒與羞恥, 到與對方產生既同病相憐, 又罪咎的復仇和壓抑等, 描寫得很細緻圓順, 我想導演的功力可記一功.
有趣的是, <外出>的男主角當的是燈光師, <春逝>的男主角當的是收音師, <八月照相館>的男主角當的是攝影師, 導演似乎對電影團隊中的技術人員有相當的興趣, 下一次是否應以剪接師做主角呢?

<害匙> (Skeleton Key)


<害匙>(Skeleton key)是意料之外的好看, 它不是一味要嚇到你死那種, 電影開始的十分鐘, 已能感受它與一般的商業驚嚇電影不同, 它有一種獨特的孤獨與死亡氣息, 就像當年看<無痛失戀>一樣, 大概都是背後的音樂在作怪吧.
電影也刻意加強女主角的心理描寫: 她對父親離世時不能陪伴他感到內咎, 故令她對臨終前的老人特別愛護, 猶如要彌補她過去的罪咎, 而也是這一點, 令她慢慢走進不能自拔的地步.
最值得一提的, 是電影對美國南部社會的描寫, 貧困, 荒涼, 人們臉容恐怖而神秘兮兮, 就像去到遠東的神秘古老國度, 似乎強烈反映了北方白人無從了解南方社會而產生的恐懼感. 就是這種妖魔化, 令電影看起來多了一點可惜.
無獨有偶, 女主角也是來自新奧爾良, 但她生於北方, 並有張白人臉孔, 便被南部的女屋主認為她不會明白南方的生活, 更加不會明白這間屋. 而有趣的是, 這位白人女主角並沒有入鄉隨俗, 尊重屋主, 而在警告下仍然私自查探屋內秘密, 並相信女屋主是最終的策劃陰謀者, 結果........(不便揭曉, 總之有點心涼/寒, 哈) , 但這種 '信則有, 不信則無' 的諷刺意味, 套在現在喜歡妖魔化外人的美國白人政府身上, 簡直就是一套諷刺劇.
Anyway, 不看<害匙>也不要緊, 但更加不要看<驚心洞嚇>這套廢片啦.

Thursday, September 08, 2005

One is enough


廣告創意雜誌"Campaign Brief"(中文版)8月號刊出一幅平面廣告, 賣的產品是Panadol止痛藥; 畫面是一張硬照, 小布殊和老布殊坐在一輛 golf場的小車上, 右上角小字寫著: one is enough. 即時反應是一句: 正到爆! 這是北京Y&R公司創作的<布殊父子篇>, 獲2005年康城廣告獎平面類別銅獅獎.
或者, 新奧爾良的災民看完這廣告, 一點也不贊同, 然後對住鏡頭怒吼: one is too much!

Tuesday, September 06, 2005

28.8.2005 廣州


28.8.2005 廣州
乘的士到廣州的家禽批發市場, 場內幾乎沒有什麼顧客, 就只有兩旁延綿的雞籠, 以及無所事事的雞販; 當然, 還有雞, 和牠的朋友, 鴨和鵝.
當我正在偷雞(不是真的偷雞啦!)拍攝時, 有位人兄就在後面"兇"我說: 喂, 你在攪什麼?
我: (嚇一嚇)我在拍雞呀!
兇人兄: 你拍什麼?
我: 拍雞呀!
兇人兄: 做什麼?
我: 我是攪藝術的, 我就是想來拍雞.
兇人兄: 你是不是記者?
我: 我是攪藝術啦.
兇人兄: 給我證件看看!
我: 唏, 攪藝術怎麼會有證件?
兇人兄: 哦, 我還以為你是記者, 好啦.
然後兇先生便走開了.
十秒後, 我終敢舒一口氣, 然後拔腿就走.
這件事讓我恍然大悟: 即使新聞攝影是否藝術仍有爭議, 但把新聞攝影說成是藝術, 仍有其實際的好處.
p.s. 照片裡的男人不是兇先生, 那小孩更加不是, 兇生又點會俾我影到呀? 佢咁空!

Tuesday, August 30, 2005

7.6.2005 九龍灣德福花園


7.6.2005 九龍灣德福花園

不用擔心自己的電腦壞了: 怎麼只顯示半張照片? 更不用怕農曆七月會這麼邪: 睬!!! 無哂D頭架! 大吉利是! 這照片本來就是這樣: 八個沒頭的老人, 坐在德福花園的平台上, 各有自己的姿態, 各有自己的回憶, 畢竟他們都活過了半百吧, 腦裡擁有超負荷的經歷和記憶, 好讓現在一把年紀, 他們能從內衣鞋底裡掏出來細味細味, 否則坐在這裡傻傻呆呆做什麼? 算吧, 我們究竟真的關心過他們的死活嗎? 對很多人來說, 他們都只是一班沒臉而無所事事的阿婆阿伯而已; 但回頭三十年, 他們也曾對社會貢獻過吧? 怎麼我們好像認定, 維園阿伯一出世就係維園阿伯? 究竟我們了解他們多少? 算啦, 轉過頭我地就會指住他們喊: 唔好吐啖啦, 阿伯!!

Tuesday, August 23, 2005

回應"過程"與"狀態" (下篇)

3) 有什麼情況下, "過程"的照片會比"狀態"的照片更"好"?
「更好」的意思在這裏較難捉摸,因為範圍太大。若回顧之前的提問,在十分同情地理解的情況下,我設想問題是問「一張過程比重大於狀態的影像,在什麼情況下也有藝術性?」

正如回答第一條問題時指出,著重功能價值的照片也可同時具有藝術價值,故此當問到「過程"的照片會比"狀態"的照片更"好”」,在同情理解下,相信是假設了有一張著重過程,同時只具功能價值卻缺乏藝術性的照片,在什麼情況下亦可以擁有藝術價值而言。

我們見到不少所謂「老照片」,不管是民間把它們印製成書刊的還是在拍賣行拍賣的照片,其內容很多原來著重在事件的過程,但經過長時間的「洗禮」,有些產生了藝術價值。這裏所指的藝術價值,是比較寬廣的用法,不是狹義地把一張照片拍得有藝術性,而是包括歷史與物件稀有的因素在內。

4) 美感在"過程"與"狀態"之間, 扮演了什麼角色? "過程"照片可否一樣拍得好美, 而提昇至"狀態"照片?

回應了之前三條問題,再答這一條,是否變成了「過度解答」?(以回應「
過度解讀」 )^_^

波比 – 與波夫波無親屬關係

回應"過程"與"狀態" (上篇)

早前文章提及"過程"與"狀態"之間的問題, 承蒙前輩波比恩賜鴻文回應遊戲文章, 現分上下篇全文盡錄.
(A: 嘩!! 呢兩句客氣到......駛唔駛呀你?)
(B: 咪係, 叫人前輩會唔會俾人打?)
(C: 叫人恩賜'"鴻文", 因住俾人劃兩條"紅紋"係番面度喎!)
(D: 話自己係遊戲文章, 即係話埋人地都係玩玩下啫! )
夠啦夠啦......現copy and paste如下:

這些提問有助我檢討自己的想法。

1) "過程"和"狀態"之間, 是否就是"功能性"與"藝術性"的分別呢? 什麼是藝術性呢? 怎樣才具藝術性呢?

按先釐清問題的意思然後才論辨理由,問題的次序應是:

「什麼是藝術性?一幅攝影作品如何算得上具有藝術性?把「過程」和「狀態」對揚,是否用來分辨「功具/功能性」與「藝術性」?

研究攝影哲學的英國哲學講師 Nigel Warburton 在 “The Art Question”一書中,剖析了數個關於「什麼是藝術」的流行概念,最後指出當人們問這個問題時,其實是間接地問世上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去特別留意,這個想法帶有評價性,甚至具有道德指涉。在這個情況下對個別作品 (individual works) 所問的才算有意義,而非一個普遍的問題 (a general question) 。他舉了 Cindy Sherman的自拍照為例,指我們在想她的照片時不會回答「什麼是藝術」這個大問題,而是在明白她的作品後,想到她的照片為什麼會是藝術,及這如何影響我們對這些照片的理解。

換句話說,一張照片是否具有藝術性,並非由於我們解答到「什麼是藝術」這個大問題,而是由於我們透過理解這張照片。就此而言,一幅作品如何算得上具有藝術性,並不能透過對什麼是藝術的定義,而是在具體情況下透過對作品本身的理解及把它與其它作品比較,以至於其它形式的藝術作出比較等。

至於問「過程」「狀態」這一組對揚,是否用以分辨作品的功能性與藝術性
?首先,我們不當預設作品的功能與其藝術價值對立。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一般作品具有以下三種特性之一:

1. 作品具功能價值,無藝術價值或藝術價值較低;
2. 作品具功能價值,同時具(較高)藝術價值;
3. 作品具(較高)藝術價值,而無功能價值或功能價值較低。

以上第二種特性推翻了問題的預設。

提出「過程」與「狀態」,旨在於彰顯拍攝定格影像的攝影,如何較能在捕捉事件時突顯其優勢,與劃分照片的功能性與藝術性無太大關係。

2) 如果"過程"是功能性的, 而"狀態"是藝術性的, 那只要拍攝"過程"拍得清晰明白, 仍可算是好的"過程照片"嗎? 好的"過程照片"與好的"狀態照片"兩者之間是否就有層級之分呢?
問題初段是不當的預設,已經上述疏理。

之後問:那只要拍攝"過程"拍得清晰明白, 仍可算是好的"過程照片"嗎?

照片能把過程交代得清晰明白,以一般新聞學術語可稱得上是「客觀真實」的照片,能反映現實世界。

什麼叫「真實」「客觀」?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例子:

“Snow is white” is true if and only if snow is white.

「雪是白色」這句話是真的當且僅當雪是白色的。

借用到攝影:

一張照片拍到雪是白色稱得上是「客觀真實」的照片當且僅當雪是白色的。

當然,攝影與文字媒界的運用不盡相同,在現實環境許多情況下,攝影的表現與操作也很複雜,不會這麼簡單,以上旨在提出一個簡明概念。

問題是:客觀真實的照片是否新聞攝影唯一追求的標準?亦即是說,客觀實真若是新聞攝影的必須條件,是否同時是它的充分條件?我們會否自問:我們平日見報刊與網絡上登載不少客觀真實,但我們不認為是一般所說「好」的照片。何解?

最後問:好的"過程照片"與好的"狀態照片"兩者之間是否就有層級之分呢?
同情地理解:若「好的過程照片」指客觀真實的照片,那麼「好的狀態照片
」是指什麼呢?首先,我能想像到「不好的過程照片」,是指一些連基本技術如顏色、對焦等也出問題的照片,但我能想像到「不好的狀態照片」嗎?是否也是一些基本技術如顏色、對焦等也出問題的照片呢?若然如是,則「不好的狀態照片」,等同於「不好的過程照片」,亦即是一般說的技術上有缺憾的照片。

接回以上有關新聞攝影的必須條件與充分條件的提問,所謂好的狀態照片,是指在照片交代客觀真實同時還增加一些因素,使它更能彰顯攝影作為新聞報導的優勢。

然而,我認為最好不使用「過程照片」與「狀態照片」這兩組詞,因為提出「過程」與「狀態」,是想分析事件本身的情景,而非對於照片的劃分。在拍攝時,事件的過程與狀態兼得,只不過兩者比重不同而已,而且不容易自一個影像中分開檢視,沒有純「過程照片」與「狀態照片」。我只會說,有一些能反映客觀真實的照片,及一些能反映客觀真實同時多了一些因素,包括美學因素與時機掌握的因素,使之更能深刻反映事件的照片。 (上篇)

Monday, August 15, 2005

陳育強新書<神經>

藝術家陳育強的新書<神經>是一本收集他過去創作的小書, 他的強項是混合媒介, 這我完全不曉, 大概是把兩個透明的filter funnel蓋上爬在地圖書上的兩只龜仔吧! 哈!(見p.232)
不過, 這本小書的前言和部份文章卻頗具啟發性, 對"什麼是藝術"有個人而精要的見解, 那不是抽象難明的詞彙混雜, 而更像是一位創作者的心路和思索歷程.
他在前言這樣寫道:
"如果視覺藝術不得已是一種簡潔的形式 (因為表達訊息的方式是並時式而非順時式, 不能攜帶太多複雜內容), 那麼詩也是文學體裁中最簡潔的形式, 兩者有一種近乎天然的類比關係. 我喜歡詩, 是它那種近似魔法的造句方式, 透過單字的靈活拼合, 它的意義可以越過個別字義的總和, 游移於字裡行間; 和混合媒界一樣, 如果我以單一物件為單字, 構成方法為造句方法, 它一樣可以造就言外之意, 既深且遠."
這令我想起攝影, 如果把照片裡的不同元素以適合的方式拼合一起後, 能夠超越原來物件或事件的意義, 那便能把照片提昇到另一層次, 就如EPA的那位行家, 把少女玩cosplay的天使形象配合香港的景色, 既美又有玩味的餘韻, 是一張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陳又這樣寫道:
"藝術作品應是觸動人心之物, 而不是啟智之物, 它的視覺特點向來不能具體地精確地傳達訊息, 起碼它不夠文字精確. 我常對畢加索的著名反戰作品"Guernica"納罕, 如果沒有其他文字來介紹作品的背景, 畫面實在告訴了我們什麼?"
這一段令我奇怪的是, 他談的是"藝術作品", 而不只是"視覺藝術", 即使如是, 電影這種視覺藝術作品, 是否也未能做到"啟智"的效果? 什麼才是"啟智"? 一定要像語理分析般具邏輯條理才算是啟智嗎? 如果一部電影, 能令你反思安樂死的意義和價值, 就如"情流深海"(The sea inside)一樣, 那是否就算是"啟智"呢?
不過, 能夠觸動人心(我心?)的照片, 似乎是我現在所逼切追求的.

Saturday, August 13, 2005

12.8.2005 灣仔會展

12.8.2005 灣仔會展

帶著面具拖手仔, 大概是一種過渡的心態吧. 我們既想極力挽留年輕的情感, 彼此的手汗和皮膚質感親蜜地交互, 就像沿途為你包裹那顆冷顫的心的一雙絨毛手套; 但突然一切都變了, 彷彿掉到森林裡獵人埋下的陷阱, 一掉便跌到社會上, 我們驚慌害怕, 竟開始不自覺地套上面具; 那面具蒼白順滑, 笑口常開, 那簡直就是向你售賣人生必勝術的街頭sales哦! 就在這一刻, 我們驚醒自己的往惜, 在面具未成為自己的臉孔前, 伸手向你緊握, 期盼時光可以倒流, 又能再次單純地走過以為單純的人生.

Friday, August 12, 2005

Little boy is alive

1945年8月6日,美軍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投下世界第一枚原子彈,累計死亡人數達14萬人.
2005年7月20日, 我在香港書展發現, BBC發行了好幾套關於二次大戰和世紀大事的DVD紀錄片, 其中一套名為"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 當中一段便是講述這次原爆前24小時的歷程. 雖然這環節中不少是重拍片段, 但背後仍有珍貴的照片和資料提供.
我最想說的, 就是這顆原子彈的名字, 叫Little boy.
當美軍上校在投彈前兩小時安裝好這顆原子彈後, 他向上司報告說: Little boy is alive.
然後, 在兩小時後, 很多little boys are dead.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朱古力獎門人>這譯名爛得不能再爛, 把一套副童真好玩有意思的電影白白糟蹋了; 一看到片名就想起曾志偉的招牌笑容, 然後再想起的便是耆那月餅.
當然完全不是那回事.
夢幻導演Tim Burton是我的至愛之一, 配搭另一至愛Johnny Depp (順便一提, 不知怎地, 自從他的<魔盜王>之後, 我總覺得他有點張國榮的味道) 雖已不是新鮮事, 但肯定極有吸引力, 好彩不負所望, 非常熱鬧好看.
說故事手法流暢, 高潮層層遞進, 還不時有所驚喜, 歌舞場面及場景設計斑爛突出(小矮人好正!), 非常符合Tim Burton一向的夢幻美學, 我更認為這電影能給他最大的發揮, 內裡不少元素, 如工廠, 孤獨的怪人, 童心的主題等, 都非常完整地表達出來. 今次導演也繼承了<大魚奇緣>的父子主題, 以輕巧的手法說明親情的重要, 雖說教意味重了點, 仍不失溫馨.
我相信Stanley Kurbrick迷對這電影最難忘的, 一定是當中"電視室"一幕: 整所房間白雪雪一片, 工作人員也穿上白色制服, 電視上則播放著一條片子, 片裡好幾雙猩猩在岩石上走來走去, 然後當Johhny Depp 開始操作"朱古力傳遞器"時, <2001太空漫遊>的音樂響起了!! 更令人忍唆不禁的, 是他把那幕猩猩圍著的黑色石碑變成他的wonka朱古力!! 以現在的評論用語, Tim Burton是向Stanley Kurbrick致敬吧, 但我寧願相信是他的童心未泯.
對我來說, 這個暑假的電影高潮位, 似乎也落在這套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身上了.

Friday, August 05, 2005

插入是"過程", 愛情是"狀態"

有資深行家認為好的新聞照片應能捕捉事件的"狀態"而非"過程". 此話何解? 大概可以這樣說:
"過程"是一本說明書: 安裝電腦有10個steps, 那便每個steps都拍一張照片, 清楚交待每項工序, 要上螺絲, 要裝driver, 要除衫(講笑!)......說明書的目的只有一個: 細節清楚明白.
套用在新聞攝影, 一單遊行, 由示威者準備到出發到遊行到叫口號到交請願信到離開, 每項程序都交待清楚而明明白白, 那每張照片都是"過程"照片.
"狀態"則強調整件事件的氣氛, 攝影師對事件的感覺; 觀者看照片, 未必能看到事件的細節和底蘊, 卻能"感受"到一種氛圍, 或者是有被觸動的一刻.
對我來說, Eugene Smiths拍攝日本村莊水銀中毒事件中, 母與子洗澡的一幕, 可能是第一張觸動我的"狀態"新聞特寫照片. 如果這張照片, 是以清楚交待母子怎樣沖涼的10個steps為目的, 包括放水除衫(唔係講笑!)抹身等等.......並放進一本白雪雪的canon說明書裡, 就未必能夠感動我.
可以這樣說, "狀態攝影"是把"過程"提煉, 抽取重要的環節, 加入攝影師的眼光和觸覺, 令人感受到事件的氛圍或有被觸動的感受, 出來的就是"狀態"照片.
再極端一點: 做愛的"插入"便是"過程"(以AV片裡的大特寫抽插鏡頭為代表); 愛情的快感則是"狀態"(以電影中男女情侶排除萬難後相擁熱吻上床不露點為代表). 不過如果簡單歸結"抽插"便是不好, 肯定很多男人反對, 畢竟目的和用途不同: AV片是以引起性慾為主, 它是功能性的, 假如看完AV片的不舉男子卻竟能勃起, 它便是成功的AV片; 愛情劇情片則以引起共鳴及提昇視野為主, 假若觀眾能因欣賞電影後而對愛情有所領悟和共鳴, 它也可算是成功的愛情藝術片.
結果我們會問:
1) "過程"和"狀態"之間, 是否就是"功能性"與"藝術性"的分別呢? 什麼是藝術性呢? 怎樣才具藝術性呢?
2) 如果"過程"是功能性的, 而"狀態"是藝術性的, 那只要拍攝"過程"拍得清晰明白, 仍可算是好的"過程照片"嗎? 好的"過程照片"與好的"狀態照片"兩者之間是否就有層級之分呢?
3) 有什麼情況下, "過程"的照片會比"狀態"的照片更"好"?
4) 美感在"過程"與"狀態"之間, 扮演了什麼角色? "過程"照片可否一樣拍得好美, 而提昇至"狀態"照片?

Monday, June 20, 2005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 (May 2005)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 (May 2005)封面專題介紹英國攝影師Brian Griffin在冰島舉行的展覽, 從他在30年的攝影創作中選取126張照片展出. 專文從"influence"切入, 就談談他創作所受的影響. 整體歸納有以下幾點:
1) 他的太太, 冰島設計師及model Brynja Sverrisdottir, 以及冰島的地理文化傳統.
2) 超現實主義及表現主義油畫; 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藝術家Casper David Friedrich.
3) 1910s及1920s年代的德國電影導演, 包括Fritz Lang(費朗茲; <大都會>導演)及FW Murnau(茂惱; <吸血疆屍>導演) 打破常規的誇張佈光,影像及剪接, 以及他們表現主義的手法.
4) 德國表現主義又帶領他去欣賞Otto Dix, George Grosz 與 Egon Schiele的油畫作品.
5) 蘇聯電影導演如Tarkovsky.
6) Franz Kafka(卡夫卡; <變形記>作者)的小說, 啟發他場景設計的模式.
Brian說: "One absorb an influence, you can't look at an image of say an Expressionist or Surrealist painter and simply recreate it. You soak in it and then it's in there, permeating like water running between lava before going underground"
最後他提到將會拍攝Iceland的人物肖像. 我們又拭目以待.
看來, 我們得學習Brian好學及不斷學習的精神, 但給人最後的啟發應該是:先娶個冰島老婆吧! Posted by Hello

Wednesday, June 15, 2005

易香人系列之二: 易香人的結構

易香人系列之二: 易香人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YiHongYan)
姓名:易香人. 易香, 即易死(easy to die). 香, 英文拼音是hong, 與香港(hong kong)的拼法一樣, 又與前名嘴的口音一樣.
電碼解讀:
0001: 長江實業股票編號, 由媽媽遺傳; 她好早已崇拜李嘉誠, 發夢都話: 如果我以前嚮潮洲鄉下同佢行埋就好咯! 而家唯有透過買長實股票, 同佢有一手(1000股)!
1818: 爸爸的幸運號碼, 取其"實發實發"的意思, 由爸爸遺傳; 佢每次買六合彩必然買18號, 每條都要有, 每次都會話: 超! D冧巴成日跌歪左!! 馬會成日出千!! 挑!
8888: 爸爸媽媽的共同遺傳. 佢地嚮香港土生土長, 所以都係香港共同遺傳, 最重要係: 發發發發!
身體結構: 香港舊式身份證, 過膠式, 將慢慢被新的智能身份證取代. 詳情請到人民入境事務處查詢.
身體狀況: 患上先天性易死病, 對環境的刺激異常敏感, 稍受刺激便會猝死. 但相對, 也易於重生.
Posted by Hello

易香人系列之一: 易香人的誕生


易香人系列之一: 易香人的誕生 (The Birth of Yi Hong Yan)
易香人出世了!
醫生: 恭喜你地, BB係個既男既女!
妻子: 好喎! 第日又可以收禮金, 又可以有分豬肉!
醫生: well, actually, 佢係一張香港身份證!
丈夫: 嘩!!咁就好啦, 連幾百蚊都慳番!
醫生: 哦...你地歡喜就好, 不過張身份證係舊款過膠0個種.
妻子(皺眉): 唔係智能身份證?
醫生: 唔係.
丈夫: 哎呀, 第日要換又要蝕水! 正敗家仔!
醫生: 佢唔係仔. 佢係仔又係女.
妻子: 老公, 算啦, 賺左D禮金都好啦! 咁醫生, 我地呢D唔識字的, 想問下你意見, 佢改咩名好?
丈夫: 仲駛問, 梗係叫發達, 發財, 多錢之類啦......
醫生: 唔, 事實上, 佢身份證上已經有個名, 叫"易香人".
丈夫妻子同聲: 睬!!睬!!睬!! 香香聲, 咁難聽!
妻子: 哎,易香易香, 貪好聽咩!
丈夫: 唔得, 我要改名!
醫生: 呢種天生身份證要改名, 可能手續上比較麻煩, 又要好多錢......況且......
丈夫: 況且咩呀?
醫生: 況且, 呢個名都反映左佢的身體情況......
妻子: 下? 醫生, 個BB做咩事呀? 唔好嚇我......
醫生: 佢患左天生易死病, 身體非常脆弱, 隨時都會有離世的危險.
妻子: 醫生醫生......你要救下佢呀!!
醫生: 對唔住, 你冷靜D先, 呢個病係冇得醫的, 表面上, 身體機能係冇問題的, 只要唔好俾佢受刺激, 佢都可以一樣健康成長.
丈夫: 既然醫生話冇事, 就唔好醫啦, 又要錢......名都唔好改啦. 佢咁瘦, 應該食好少野ma,醫生?
醫生: 係呀, 基本上, 佢只係一張過膠的紙, 所以唔駛點食野.
丈夫: 哦, 總算你個衰仔有番D用!!
醫生: 佢唔係仔, 佢係仔又係女!



Posted by Hello

Saturday, June 11, 2005

9.6.2005 青衣公園


9.6.2005 青衣公園
如果中國內地的農夫見到青衣公園這情況, 大概感到驚訝, 心想為什麼那些草都被切食一塊塊, 然後用尼龍繩紥成一團團 , 莫非是秋天收成豐收了? 於是你就立即向他解釋: 阿伯, 這是公園鋪草皮的情況, 他們先在一個地方培養一堆方格草皮, 養好了然後再鋪到另一個地方. 拿, 後面那塊便是鋪好了的草皮咯!!幾咁綠! 幾咁平滑! 內地農夫依然一臉疑惑, 你就加多兩錢肉緊話: 唏, 呢D係高質素高文明的方式, 直接從地裡種出來就唔值錢啦! 你睇下D菜幾平? 香港人屋企就鋪地氈, 公園就鋪草皮, 駛咩講?! 內地農夫終於開口說:你可不可以用普通話? 我聽不懂. Posted by Hello

Friday, June 10, 2005

<香港風格>與東英大廈

華人置業宣布,計劃將尖沙嘴東英大廈拆卸重建,預計費用將需8億至10億元。 華人置業表示,集團在2003年以10億元購入東英大廈,樓齡約40年,重建後樓面面積約為40萬呎,預計工程需時3年。
胡恩威在<香港風格>一書裡剛好就淺談過東英大廈. 他是這樣形容的 (節錄):
最近路過尖沙咀, 想起往日在東英大廈的經驗, 舊地重遊, 發覺沒有現在典型暴發戶式的雲石水晶燈裝修, 樓上辦公室面向九龍公園的景色仍然十分優美.......
東英大廈採用的高樓大廈設計語言是很好的教材, 包括:現代主義物料應用的法則, 中國文字幾何圖像與西方現代建築的結合, 街道比例與建築高樓大小之關係等.......其設計的經典水平足以成為香港的文化遺產, 也是香港人集體記憶的一部份.

Thursday, June 09, 2005

20.5.2005 昂平


20.5.2005 昂平
關於特首候選人曾蔭權的人頭, 各界都有不同的意見. A政客說他是港英時代培訓出來的政務官, 他的頭一定只懂說英文的"bull shit"而不懂講中文的"廢話". B政客說他的言論比董建華更保守, 他頭後面的頸肉一定仲厚過董先生. C調查說他的民望拋離另外兩位候選人, 他的頭一定冇腦兼好輕先可以拋離咁遠. D委員說曾先生廉潔清白, 他一定成日洗頭兼刷牙. E市民說他唔參加競選論壇, 他的頭一定裝得好鬆, 唔識辯論時攪到頭拎拎會好易跌個頭落來. F阿伯被問他及對曾蔭權的睇法, 阿伯不屑就話: 挑!憎憎憎, 曾蔭權個頭! F阿伯果然一矢中的! Posted by Hello

Wednesday, June 08, 2005

29.5.2005 維多利亞公園


29.5.2005 維多利亞公園 Posted by Hello
Richard Pipes在<共產主義簡史>一書中提到, 馬克思主義當年竟然在蘇聯落地生根, 簡直是匪夷所思, 因為那時蘇聯根本還未開始工業發展, 它基本上只是個農業國家; 連所謂的"工人階級"都子虛烏有, 還談什麼被壓逼的勞工要向資本階級鬥爭? 結果, 後來參與革命的成員, 都是崇尚烏托邦社會的知識份子, 以及作者口中仇恨心強的列寧在作崇, 而不是勞工階層.
另一點有趣的發展是, 當列寧掌權後, 要重新分配全國資產以實行共產制度, 於是推行大量的國有化政策, 結果造成龐大的官僚架構, 在1928年, 官僚架構成員是四百萬人, 連他自己也感到頭痛. 一方面要推行國有化要運用大量人手, 但另一方面, 卻又由於過於龐大而無法控制, 至使產生了眾多特權及擁護個人利益者. 這導致了整體經濟必然放緩.
這本書讓人覺得, 這段共產主義歷史, 就像凍檸茶放錯了鹽, 原來的樣子都被扭曲和踐踏了, 馬克思主義要讓社會更平等的理想卻落得如此下場. 世界是荒謬的, 就如共產黨徽被放在維多利亞公園的棺材上, 真不知是帝國主義真的勝了, 還是共產主義真的死了.

Sunday, May 29, 2005

強烈愛上<天邊一朵雲>

實在沒法不喜歡<天邊一朵雲>, 那種結構嚴謹的隱喻, 動歌舞與靜鏡頭的對比, 荒謬的處境, cult cult地的手法, 孤獨心靈的感覺, 我只能大喊: 我愛<天邊一朵雲>!!
喜歡台灣導演蔡明亮始於他的<你那邊幾點>, 一套懷念自己父親的電影. 電影中的超級隱喻和象徵令我著迷, 當然還有蔡明亮式的荒誕. 可惜還未看過他的幾套前作, 只看了他後來一套<不散>, 一套懷念台灣老影院的電影, 但卻倒感失望, 少了一份創意的童真. 不過, <天邊一朵雲>的他又來了!
電影的主題是virtual reality世代中的孤獨人們, 如何打破隔離? 而寓言的主角就是一名拍AV的男主角李康生與一名城市女子陳湘琪.
電影中出現最多的, 是西瓜. 西瓜是一個隱喻, 代表virtual世界的事物, 一種虛假的代替品. 第一場AV戲就直接了當地解釋了. 李康生用手指插女優大腿間的西瓜, 女優竟然有性反應!! 那就是虛假.
電影的隱喻大致可以這樣分類:
西瓜 = AV片 = 天邊一朵雲(女主角房間的天花板式樣) = 女優 = 歌舞部份的場面 = 華航空姐紙板 = 虛假事物 ;
旱災 = 城市孤獨 = 性苦悶;
水 = 男女的愛 = 有愛的性 = 精液 = 歌舞部份的心聲 = 真實的事物
除了這類貫穿主題的隱喻外, 還有一些帶引情節的象徵, 如女主角終於在男主角的幫助下, 在柏油路找到了鎖匙, 然後路上竟像井般滲出水來. 這個"水", 當然就是指"愛情的萌芽".
整套電影最大膽的, 不是眾多的床上戲, 而是其中一場歌舞片部份, 竟然有幾個艷女對著孫中山像做一些大膽的撫摸及依偎動作! 實在令我大為驚喜! 那一段唱的是姚莉的<愛的開始>, 部份歌詞是這樣的:
"這就是我倆愛的開始, 就是我倆愛的關係
誰也難忘記 永遠難忘記"
就在早前台灣曾出現孫中山是否國父的質疑, 這段歌舞片是否在回應台灣去中國化的政策? 更奇妙的, 是在這段歌舞片的前一節, 李康生和陳湘琪在一個韆鞦上對望, 李康生當時睡的, 就是一個印有毛澤東頭像的袋!! 那是一種政治隱喻嗎? 那是代表孫中山才是兩岸共通的人物嗎? 以蔡明亮這個擅用隱喻的導演來說, 我相信不是偶然.
Anyway, 排除了那些隱喻, 這部電影也一點不悶, 偶然會很有驚喜, 尤其是歌舞部份, 強烈推介!!

Thursday, May 26, 2005

中環泰昌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小時


25.5.2005 中環泰昌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小時 Posted by Hello

Monday, May 23, 2005

塵事煩添紙錢



陰霾的天空
聚散了多少灰蝶
從作繭邁向了自由
下雨又瀉迴人間

萎縮的紙錢
點燃了多少流逝生命
從火紅沉澱至犬儒
嫉俗孕育灰蝶

黑壓壓的影子
雙手 環抱了多少身軀
從汗水化成蛆蟲
塵事煩添紙錢

22.5.2005
Posted by Hello

Sunday, May 22, 2005

中國神話故事

據說大禹為了治水, 期間曾遊歷了不少地方, 見過很多奇人異事, 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自由行. 大禹自由行之後,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 當然要出版一本精美遊記, 在各大書局有售, 現在你還可以找到, 它就叫做<山海經>.
<山海經>裡描述了各種稀奇古怪的人種國度及神話傳說, 創意度可謂非常高, 現代香港人看來簡直汗顏, 我們的創作力和視野都不容想像這些無厘頭故事, 我們只有三三四學制和母語教學.
就舉一個例吧. 女兒國大家都聽過吧, 但究竟它是怎樣運作的呢? 中學課本沒教哦......原來女兒國被黃池包圍, 成年女子只要入黃池沐浴, 即可受孕; 若產下男嬰, 三年內必定夭折, 只有女孩才能在女兒國長大成人. 於是我們這些貪求衛生文明的現代人明白了吧?! 黃池的水千萬不要碰, 裡面全是活躍的精子!! 那簡直就是一大池精液啦! 唔怪之得叫"黃"池......
女兒國聽過, 但聽過丈夫國嗎? 丈夫國更有趣, 國內所有男子終身不娶, 卻每個人能生兩個兒子, 方法有二: 從"形體"中分離出兩個影子, 等影子凝聚成形, 父親便悄然死亡; 另一種是乾脆由左右腋窩產子. 那不就是單細胞繁殖嗎? 咁咪即係自我cloning?
<山海經>偶然創意太強, 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 更可能違反了邏輯. 就如無啟國吧, 無啟即無繼, 意思是沒有後代. 這些沒有後代的人不分男女, 生活簡單枯燥, 活在洞穴裡, 死了葬在墓穴, 但心臟卻未曾停止跳動, 一百二十年後又可復活. 拿拿拿, 應該留意到吧......沒有後代的子民, 那子民本身又是怎樣誕生的呢? 莫非是與上帝一樣自有永有? 還是那班子民突然基因突變, 個個變哂無啟人? 喂喂喂, 講故唔好駁故啦......
係咪好有趣呢? 有興趣可以一讀黃晨淳編著的<中國神話故事>, 或者直接一讀<山海經>啦.

愛神

今天看了"愛神"(eros), 三套短片各有主題, 最易看的是王家衛的<手>, 它是一套清楚不過的劇情片, 說一段鞏俐和張震之間若即若離的感情. 鞏俐第一次替張震手淫, 充滿了女人對男人的權力征服, 也是男人之所謂成長的里程碑. 透過性的開光, 就如鞏俐所說, 男人更會做衣服了, 於是也從學徒慢慢成為師傅. 而鞏俐最後一次替張震手淫, 卻充滿了時光暗逝年華老去的悲嘆: "我什麼都沒有了, 現在只剩下這雙手."畫面出現的, 是古老酒店的迴廊影像.
第二套是史提芬蘇德堡的<夢>, 英文片名其實是"equilibrium", 談的是夢與現實的平衡. 我的理解是: 第一段藍色的夢, 與第二段黑白片都是夢, 最後一段偏黃的片段才是真實世界. 那是一環扣一環的夢的解析. 即是說: 那是一個男人發到一個夢, 夢到自己去見心理醫生, 去解釋夢中男人發的一個藍色的夢. 於是藍夢中的神秘女性其實是自己的妻子(有同一個手袋), 黑白夢中的心理醫生其實是自己戴假髮的同事(講同一句說話), 談的似乎並不是情慾, 而是生活的壓抑怎樣化成夢景, 來造成所謂的平衡. 電影似乎只是故意創造複雜的橋段, 卻沒有深刻的感情和思想.
第三套是安東尼奧尼的<慾>, 英文片名是"the dangerous thread of things", 那是三套之中對白最有哲思的一齣, 談的是兩個人之間的慾望只會帶來痛苦和不快, 而孤身反而能昇華到無苦無惱. 三個人的層次可以這樣分別: 丈夫只為滿足性慾, 對妻子苛索卻不得要領, 故此不快; 妻子只為反抗丈夫, 內心渴望追求更純潔的關係, 但卻又始終掂掛丈夫, 故此痛苦. 女人鄰居獨身生活, 她既能自慰來滿足自己, 又可以透過與男人上床來得到愉悅; 她更能一個人赤身裸體與大自然接觸, 自我陶醉地跳起舞來, 那反映的, 似乎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Monday, May 16, 2005

槍炮,病菌與鋼鐵

"槍炮,病菌與鋼鐵"是一本好書, 好在它能有獨特的創見, 給讀者擴闊眼界; 好在它不算過於艱澀難懂, 對知識普及有好處(不過仍有很多硬資料) ; 好在它主題清晰而舉例演繹有條理.
如作者Jared Diamond所言, 整本書的目的只是想回答"阿力的問題". 阿力是誰呢? 阿力是作者在新幾內亞認識的一位當地領袖. 當時新幾內亞仍是聯合國的託管地, 由澳洲治理, 二百年前, 新幾內亞人仍活在石器時代, 白人來到後, 才設立了集權政府, 輸入貨品等等 ; 當阿力遇到這位從美國來研究的學者時, 言談間便問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麼多貨物, 再運來這裡? 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什麼名堂?
於是, 作者在廿五年後, 以這本書回答了這條問題.
作者從一萬三千年前開始談起, 由地理, 氣候, 農業, 病菌, 發明機遇等範疇, 來闡釋人類不平等的來由, 聽起來可是相當宿命的: 萬多年前的環境地理氣候早就播下了不平等的種子了, 中間當然還有很多因素滲進過程. 這可算是一種大歷史(macrohistory)的演繹.
書本的論點太多,未能一一論述, 但如果要推薦一章, 我會首選第十三章的"發明為需求之母", 對我來說, 內容既驚奇又有趣.
例如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最初他只列明它的用途為: 錄下垂死人的遺囑; 報時; 為盲人錄下有聲書; 教學童拼字. 後來愛迪生也只出售留聲機作辦公室留言機. 當有人提議不如把留聲機用作播放流行音樂之用時, 愛迪生認為是一種侮辱. 當然, 二十年後, 他沒法不改變自己的想法.
例如我們一直奇怪: 為什麼打字鍵盤會是這樣安排字母的呢? 原來1873年的鍵盤發明就是故意讓人使用不方便的. 設計師暗藏玄機, 例如將最常用的字母打散, 並集中在左邊, 令習慣使用右手的人必須用左手打字, 減低使用者的打字速度. 為什麼呢?原因是當時的打字機技術問題: 那時要是快速敲擊相鄰的鍵, 兩個鍵就會沾黏在一起, 回不了原位, 所以就設計到令使用者放慢打字速度.
後來打字機製造技術改進了, 克服了沾黏一起問題, 於是有人提議改良鍵盤字母的安排. 1932年實驗過一種新的鍵盤, 能提昇打字速度一倍. 但是由於原式的打字盤已在世界上打穩打紮, 成千上億的既得利益者當然不再願意學過打字, 製造商不願意停產, 銷售員不願意停售, 結果封殺了更有效率的鍵盤.
還有很多有趣和副創見的事例, 令人大開眼界, 實在值得一讀再讀.

Sunday, May 15, 2005

小癖好與神經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癖好, 或者是神經質的一面, 未必為人所知.
今期"看電影"雜誌(午夜場/12.4.2005) 專文介紹了幾位電影界的經典人物, 其中談及Woody Allen的一段訪談, 他這樣談到自己的生活:
"我討厭坐電梯, 我也從不過隧道, 早餐要放進玉米片裡, 香蕉要先切成七段才行, 淋浴房裡的排水溝一定要在角落裡, 不能讓我明顯看到."
這令我想起"天使愛美麗"裡, 愛美麗喜歡把雙手插進米缸裡, 她的母親則討厭洗澡時把手泡到起皺.
另一組專題則介紹了大導演希治閣, 其中一段談到他一向缺乏交際信心, 在片場面對各種時尚星光更與他格格不入, 於是他有時會喜歡作弄那些自以為優雅的人士. 有一次, 他邀請一位穿著講究的助理, 在陰沉的下午去泰晤士河划船, 還特意安排了一艘沒頂棚的船, 結果一場大雨把那個助理淋成落湯雞, 希治閣竟為此高興了好幾天.
這算不算天才背後的神經質?
演員辛潘的神經質卻似乎過了頭, 他把前妻麥當娜綁在椅子上, 對她施行了9小時的家庭暴力; 他又曾幾次毆打記者及臨時演員. 他的性格和他演的角色似乎都很一致.
我希望我將來不會變成辛潘這副德性, 但誰說得準呢? 但我寧願像Woody Allen那樣, 那就不用坐電梯和過海返工了.

修正: 李小龍功夫電影女性露點排名

關於李小龍功夫電影內,女性的露點排名(詳見3-5-2005的日記), 因我最近才看唐山大兄, 發現這套竟然都有露點!! 現更改如下:
1) 死亡塔
2) 龍爭虎鬥
3) 唐山大兄 (廠長找妓女收買李小龍, 妓女趁小龍醉了與他上床)
4) 猛龍過江
5) 精武門

Thursday, May 12, 2005

12.5.2005 深水埗


12.5.2005 深水埗
你知道復活島神像嗎? 對, 就是那堆復活島上的神像哦! 他們不規不則的被放在復活島上, 好像望向虛空的天空, 據說是用來給外星人指引方向的. 有冇攪錯??外星人? 而家咩世紀呀? 衛斯理的小說都 out得緊要, 睇真D都踢爆哂解剖外星人啦......唔係喎, 你睇下, 復活島神像降落左深水埗呀, 有相為證呀! 成個影嚮度!! 下? 神像擺嚮度做咩先? 都冇外星人要佢地指引方向. 傻啦, 佢地係來指引香港人的......你望下那位人兄和那個阿嬸個樣就知啦, 幾迷惘......你而家望下我個樣, 仲迷惘....... Posted by Hello

Tuesday, May 10, 2005

WestEast Magazine (2005 issue 13)

南韓電影就看得多了, 但原來北韓都有電影? 今期 WestEast Magazine (2005 Issue 13) 其中一篇文章講及北韓電影, 非常有趣.
文章提到北韓領導人金正日是"電影專家", 他擁有共兩萬部電影及刊物的收藏, 他最愛的電影包括: 教父1-3集, 占士邦007系列及所有伊利莎伯泰來主演的電影. 最令人震驚的, 他更寫了一本書叫"電影藝術論" (On the Art of Cinema), 還可以在amazon.com買到. 寫得好不好就不知道, 但仍有兩位讀者的review給5粒星.
金正日為了改善電影製作, 曾在1978年綁架了當時南韓最佳女演員Choi Eun-hee及導演Shin Sang-ok, 而綁架地點就是在香港!! 他們在北韓拍了7部電影, 1986年在維也納成功逃脫並尋求美國庇護. 在7 部電影中, 最經典及最多人談論的是一套名叫"Pulgasari"的電影, 是名符其實"社會主義版的哥斯拉". 故事背景是14世紀的韓國, 農民飽受暴君的殘虐. 有一個工匠棄置了一個小木偶, 被一位小女孩以一滴血救回來, 那隻小怪物, 就叫Pulgasari, 他以食鐵為生, 長大後化成了一隻巨形怪物, 帶領農民闖入國王城堡, 推翻暴君. 之後, Pulgasari仍感到肚餓, 便四出把農民的工具吃掉, 結局如何, 那就自己查資料吧......但其實也可以想像得到, 那是北韓哦! 不過能在北韓見到哥斯拉, 北韓的觀眾也許已經非常幸運吧? 哈......
北韓每兩年會舉辦平壤電影節, 香港導演陳果還獲表揚. 怪哉怪哉......
我已上網訂了"Pulgasari"這電影, 一般賣DVD的網站都可以找到. 親眼看看這部電影實在令人興奮.

10.5.2005 青衣


10.5.2005 青衣
在青衣球場的一池水潭裡, 星星都藏到這裡來了, 彷彿他們害怕大都市生活的匆忙, 躲避那漫無目的的應酬, 逃離空氣污染, 抵住減薪壓力; 他們再不懸在燈光燦爛的夜空上, 約定集體藏在青衣某球場的水潭中. 城市人根本沒留意他們早就出走了, 偶然有人無聊抬頭, 才突然輕嘆星星不道德的失縱. 時間卻令那一窩小小的水潭, 不斷蒸發收縮, 他們又要再次尋找另一處歸宿, 留下城市人顛倒的腳步. Posted by Hello

Sunday, May 08, 2005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535期)


中國唐朝女子(左)與荷里活影星 Julia Roberts(右)大鬥show胸?
今期中國國家地理雜誌(535期)其中一個專題為"唐朝長安--中國女人最美的時間和地點", 文章指唐朝的首都長安(現今的西安)引領當時的時尚潮流, 影響全國及海外的審美標準.
不論這說法是否正確, 但文章提及的一點則相當有趣:
文章指唐朝女子著裝已是低胸袒領, 不穿內衣, 頸與胸的上半部, 以及臂的大部份都袒露在外. 這對我來說當然是新鮮事, 但最有趣的, 還是作者說: 當我無意中看到76屆奧斯卡頒獎禮的照片時, 突然想, 唐代的開放真是難以想象; 身著美艷晚禮服的某些荷里活明星, 胸前泄露出來的春光, 還不如永泰公主墓壁畫中的持高足杯宮女......也就是說, 早在唐代, 中國女性已經創造出可以媲美荷里活的時尚......
哈哈, 露胸的多少就是時尚的多少? 那實是既悲且喜, 喜的是, 所有三級女星及AV女郎都是時尚的先鋒, 這人數實在不少; 悲的是, 人類的時尚也隨著脫光衣服後而停滯不前了!!
另一方面, 為什麼作者硬要跟荷里活的影星相比較呢? 你不拿Julia Roberts出來, 你擺一個白靈, 擺一個章小蕙, 也可以表現到唐朝時尚的特點呀! 結論在文章後段呼之欲出: 無休無止的減肥瘦身真是一種迷了本性......忘記了我們是中國人, 絲毫沒有必要對西方的審美眼光進行可悲的附庸時尚.
背後還是一句:愛國主義.Posted by Hello

Friday, May 06, 2005

天使與魔鬼

小說"達文西密碼"掀起的全球瘋潮, 在此不需再談了. 的確, 這本長篇小說能令我肉緊追讀, 實在是近來難得一見. 上一本可能已是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年代記"了.
拜這潮流所賜, 最近也讀了作者Dan Brown的另一本小說"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 相比之下, 這本確是遜色不少. "達文西密碼"好看的地方, 除了是情節明快吸引, 充滿電影感, 劇情懸疑重重, 高潮迭起外, 最重要的是作者對達文西作品, 教會歷史及聖杯等等作非常有趣的詮譯, 而且能自圓其說. "天使與魔鬼"則較缺乏這方面的吸引力, 當然它也有關於羅馬教堂的新詮釋, 但作為不熟悉建築藝術的我, 就不會感到太大興趣; 如果是羅馬居民讀這本小說, 大概會更投入一點吧.
"天使與魔鬼"是一篇關於科學與宗教嘗試融合的故事, 正確點說, 是講一班科學家想以科學解釋上帝存在的故事. 這班科學家名叫"光照派", 最早以伽利略為首, 希望讓天主教會明白科學不是反宗教的, 相反是支持宗教. 而故事的主軸就是一位科學家發現了"反物質", 並想透過利用反物質來重現宇宙大爆炸, 從而證明上帝的存在, 結果這發現就惹來一連串事件.
姑且不談我覺得科學與宗教是兩項不同的範疇, 根本不能融合及互相解釋; 我想說的是我讀小說的時間.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早前才剛病逝, 有關教宗的遴選過程在各大媒體都有詳細報道. 而有趣的是小說也竟然有描寫這些情節, 並對梵蒂岡教堂內的鋪陳和教皇內侍的權力有詳細的描述. 在現實和虛假之間交錯, 代入感又大了一點.
Anyway, 有興趣的朋友就可以一讀啦.

3-Iron 感官樂園

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新作"3-Iron"最近上畫, 香港把片名譯作"感官樂園"簡直是一大敗筆, 雖然金基德早期的作品 (如"漂流慾室", "爛泥情人", "雀籠小客棧"等) 都以大膽的情慾和暴力作主題, 但近期的他漸轉向鑽研佛家道理, 由"春夏秋冬"到 "慾海慈航", 至今次的3-Iron都滲入了佛家哲理的元素, 並且在情慾部份更是收歛不少, 很明顯金基德是在不斷提昇主題和進步, 不像譯名那幾位人兄原地踏步. 如果以為"感官樂園"= "感官世界"+ "失樂園", 那就肯定中了譯者的圈套. 想睇床上戲的阿伯更加唔好入場, 你一定以為入錯戲院.
但電影, 是有意義和好看的.
電影故事是講述一位男孩, 平日以派傳單為生, 晚上則潛入去了遠遊的住戶單位內過夜, 當正是自己屋企一樣, 煮飯洗衫沖涼訓覺, 仲會幫下住戶修理家具. 有一次潛進了一所夫婦的家, 被女戶主發現了, 但同時他又發現她被丈夫虐打. 在雙方的慢慢互動下, 最後女戶主竟然離開這個家, 跟男孩一起過漂流潛屋的生活.......
如果以現代述語來講, 男孩正是社會中的隱閉青年. 男孩是大學生, 投入一個人的生活, 不想做壞事, 但卻無家可歸, 一切都獨善其身. 既想以避世的方式來與外界隔絕, 又想以最低層次的方式介入社會和家庭. 男孩非常享受漂潛生活, 他與出家的和尚如同一徹, 透過進入無人單位來避開世俗的眼光和束縛.
不過自從他與女人一起漂潛後, 生活便變得有點不一樣. 社會對他的壓迫多了, 女人的存在也對他產生影響. 其中一段說到男孩喜歡在樹下打golf, 但女人總是站在她的面前礙著他, 這寓意非常明顯: 他已不是一個人生活了, 他要以兩個人的生活來思考, 再不可以獨善其身. 不過男孩似乎仍不明白, 直至有晚打golf時失手, 把球擊傷了一個私家車內的女孩, 他才恍然大悟:自己仍生活在社會中.
用村上春樹的說法: 男孩由"那邊"回到"這邊"了, 但隨之而來的, 是社會更大的壓迫, 及換來更大的傷害. 我們這時一邊會覺得男孩漂潛的生活遲早惹禍, 但同時又認為社會的殘酷確實很難讓這單純的男孩生存. 最後男孩被捕了, 最有趣的情節就在這發生, 三場與獄卒的hide and seek遊戲, 揭示了男孩的覺悟: 逃避社會不是辦法, 在社會中找尋至愛和適當的生存方式才更重要. 這就像佛家所說, 只要你心不動, 風動樹動都不需要逃避驚怕. 而這個心, 就是他心愛的女人.
這電影令我們思考的, 就是怎樣能讓社會中被邊緣化了的人, 找到"至愛"和適合的生活方式呢? 我們的社會, 是否對他們存有偏見呢?

李小龍電影觀後記 (四)

李小龍功夫電影中, 最最最值得看的, 肯定是"死亡遊戲". 電影是三流, 但趣味是一流!
李小龍在1973年7月20日逝世, 但"死亡遊戲"則是1978年拍峻並上畫, 這本身已有點邪; 然後在1981年更有李小龍死亡後的第二套新戲: 死亡塔. 一個人死後還有兩套新電影上畫, 不知有否其他演員可以媲美.
話說李小龍在拍攝"死亡遊戲"期間逝世, 只拍攝了大約十一分鐘的打鬥片段. 不知什麼原因(紀念還是搵銀?), 電影公司竟繼續以李小龍的名義拍攝下去, 並將整個劇本改過. 最終把11分鐘的片段拍成一齣兩小時的電影. 怎麼拍呢? 這就是本片值得看的原因啦.
1) 首先得找一個替身. 我在網上翻查了資料, 只有一篇文章提過替身演員叫唐龍. 但我更相信我在影片結束名單中找到最後的一個名字: "Billy Lo: Kim Tai Jong". Billy Lo是電影中李小龍的角色名字, 而Kim Tai Jong便是那位替身的演員了 (說來他更像鄭中基多過李小龍). 我覺得這位演員的故事將會十分有趣, 他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事實上, 他真的打得不似李小龍, 不夠狠快勁).
2) 替身找好了, 然後就要改劇本了. 怎樣的劇本, 可以讓李小龍的替身出得最少鏡? 而又可以讓真實的李小龍現身更多?
a) 劇本上, 讓李小龍做一個動作武打明星的角色, 於是就可以利用剪接技術, 把李小龍拍過的"猛龍過江"和"精武門"兩場戲加插進去而不覺得太兀突. (好野, 咁就消耗到十多分鐘)
b) 同樣, 要不斷利用鏡頭就位及燈光, 盡量唔好影替身的正面, 並讓他帶黑超.
c) 劇情中段更絕的是, 讓李小龍的角色受傷傷面, 並且要扮死避過壞人的耳目. 傷面當然就要用繃帶包住個頭, 咁鏡頭就位就唔駛就得咁辛苦; 要避過壞人耳目, 方法就是: 整容!! 咁以後的劇情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現替身個樣!! 呢招真係絕!!
d) 電影中也加插了不少李小龍舊片中勁close up的大頭表情, 以及透過併貼方式硬貼李小龍個頭上去替身度. 唯一效果: 令人捧腹!!
e) 當然, 整套電影的高潮位, 就是那真材實料的11分鐘打鬥場面, 他身前的最後一位對手便是藍球界的狂人渣巴. 你一睇呢part, 就知道前面那些假得離譜!! 回水!!
f) 這電影最令我震驚的, 是竟然加插了真實世界李小龍出殯的紀錄片段, 還有李小龍的遺容可見!! 剛才說過, 劇本中要讓李小龍的角色扮死, 於是就要攪個假葬禮, 而那個"假葬禮"的片段, 就是用現實李小龍的 "真出殯"片段!!! 你話導演玩野的程度係咪好高? 直頭可以話佢係後現代解構大師!!
引用BBC film review (by Almar Haflidason)的評論: ......new footage using three Bruce Lee look-a-likes was shot to accompany the few scenes Lee had completed - a shameless attempt to create a feature-length movie....... Quite incredibly, the producers used footage from Lee's actual funeral for Lo's funeral scenes!
當然, 以當時追捧偶像來說, 這部電影的紀念性是無可置疑的; 它的票房最終有三百四十多萬, 比他最賣座的電影"猛龍過江"收五百四十多萬少, 證明觀眾也不是全然盲目. 不過李小龍如果再生的話, 見到這部"死亡遊戲", 大概他點捱都要捱到拍完先死.

我在伊朗長大


"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第一集及第二集很值得一讀, 作者Marjane Satrapi在伊朗出生, 這兩本漫畫集就是以她的成長經歷作藍本, 講述自己,家庭和伊朗政局的關係. 想粗略了解伊朗的近代生活和人民想法, 這是基本的入門書. 作者能從人出發, 談及生活的細節和感受, 加上普遍的成長女生的幻想和反叛, 一般女性讀者都會很有共鳴.
作者在前言裡說: "人們談起這個偉大的文明古國, 總是將她與原教旨主義, 狂熱主義和恐怖主義聯繫在一起. 我作為一個在伊朗度過大半生的伊朗人, 知道這個形象遠非屬實......我認為, 不應該根據少數幾個極端份子的惡劣行為而對整個國家作出評判......." 這是對西方 (甚至是東方及我們)世界的一種吶喊, 我們總覺得中東一帶國家危險重重, 但有否真的了解一下他們的文明和生活? 單單只吸收媒體的印象, 很容易做成錯覺及片面的了解. 如果每天外國傳媒都只播維園阿伯的言論, 世界公民就會以為香港只有一批激動而胡言亂語的阿伯, 這肯定只是香港的一小塊表皮.
我們之前在談反日反日, 不就是有這種表面化的傾向嗎? 正如"亞洲週刊的封面主題: 反罪不反日", 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對當年的罪過無知而無悔, 也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想復辟軍國主義, 針對的應該是那些死不悔改, 死不認錯, 更想以軍事力量征服其他國家的思想和人們. 那才不會踏進Marjane Satrapi所說的陷阱吧.
記著: 這是一本漫畫, 沒什麼字的, 放心啦!! Posted by Hello

Thursday, May 05, 2005

5.3.2005 尖沙咀


5.3.2005 尖沙咀
哎呀, 怎麼搞右邊那位年輕人只得一雙手? 他的身體化成一縷輕煙飄起來哦~~神跡呀! 顯靈呀! 冷靜點冷靜點, 只是用了慢快門捕捉他們跳hip-hop時的情形吧, 你唔係未見過呀? 他們是一班蒲窩少年, 熱愛跳hip-hop, 今次有機會在街頭表演, 駛咩大驚小怪!? 呀~~奇蹟呀奇蹟呀~~竟然仲有咁有熱誠的年輕人!! 仲唔係神跡?? 仲有仲有, 張相都唔sharp, 又blur, 咁都放上網獻醜, 仲唔係奇跡? 唏, 上網的野......唔好要求咁高啦!!真係...... Posted by Hello

漂浮公園裡的三條狗


<漂浮公園裡的三條狗>

那是一座K城市
浮華人們醉過浮華生活
高樓曾叫他們踏實
淺草不要踐踏

K城幽暗的地表下
藏著古老的傳說
就像地洞裡呼出的冷氣息
在地鐵的空調間
寒透人們

"浮華的人住寂寞的城,
熱鬧的過掩冷漠的心,
誰人突然覺孤獨,
漂浮公園代替身."

結果
城市內綻放了
宛如心臟跳動的漂浮公園
猶若乾屍在皺皺的皮膚上
長出柔弱光滑的秀髮
恐怖美麗

卡啦OK的喧鬧下
原來是孤獨人們的漂浮公園
寂寞顯得過份自閉
三條狗兒踐踏自怨自艾的枯樹地
自在的吟唱:
荷里活有間大酒店,
三個肥婆學踢波,學踢波......

4.5.2005


Posted by Hello

李小龍電影觀後記 (三)

如果要認真地談 (唔好扮野!), 還是"精武門"和 "猛龍過江"較好看. 這兩套電影剛好是一悲一喜劇.
"精武門"以聞名己久的"東亞病夫"生招牌作為經典, 加上"華人與狗不得內進"的煽動, 整套電影肯定是掀起最近反日情緒的先鋒作品. 電影最有趣的, 是一位翻譯角色叫胡恩, 他是替日本壞人做翻譯的中國走狗, 但不知是導演有意整蠱他還是什麼, 整套電影不管是日本人抑或是中國人, 其實配音都是講廣東話的. 結果那一段日本人踩場戲就變得好像口吃般:
日本打仔(廣東話): 你地班人打得贏我, 我就食左塊牌佢!
胡翻譯 (廣東話): 佢話: 你地班人打得贏我, 我就食左塊牌佢!
日本打仔 (廣東話): 你地唔夠膽呀?
胡翻譯 (廣東話): 佢話: 你地唔夠膽呀?
好煩!
另外, 戲中的俄羅斯人講英文 (竟然冇配音!!), 俄羅斯幾時變了大英帝國!!? 而且冇字幕!! 勁!!
但我仍為"精武門"竟是一套悲劇而感動驚訝, 最後一幕李小龍是要死的!! 電影把中國人被外國人欺壓的不憤和悲痛情感完全表現出來.
"猛龍過江"則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 故事鋪排很好, 輕鬆幽默, 也牽涉到文化差異, 以及中國人在異國做二等公民的悲哀. 最有趣的, 還是這電影的場記, 叫張同祖.

Wednesday, May 04, 2005

李小龍電影觀後記 (二)


假如你問我邊套李小龍功夫電影好睇? 我就會推介以下幾套啦:
1) 死亡塔 (嚴格來說都唔知叫唔叫做李小龍電影)
2) 龍爭虎鬥
3) 猛龍過江
4) 精武門
點解? 因為呢幾套電影都有女人露點呀!!這排位是按露點的數目來排列的: 第一位死亡塔中的女殺手全露三點, 主要引誘小龍的弟弟(係真弟弟!!)並想乘機殺他. 對啦, 就是相中人呀!! 第二位的龍爭虎鬥就有好幾位島上的侍女露雙乳, 加埋都有兩點幾; 第三位是猛龍過江, 那位熱情的意大利女郎帶了李小龍回家, 轉過頭就脫衣露兩點了, 嚇得小龍即走!! 最後是精武門, 日本藝伎在跳舞時越脫越少, 最後只露了屁股收場.
咁樣講法, 係咪即刻想睇李小龍電影呢? 正鹹濕佬!!
相對來說, 周星弛的電影就太保守啦~~ 剩係得漿爆露pet!!Posted by Hello

李小龍電影觀後記 (一)

趁放假時看了幾套李小龍的功夫電影, 追索"Kill Bill","少林足球"和"功夫"的原頭. 結果明白:
1) 在so-called李小龍遺作的"死亡遊戲"裡, 李小龍角色的名字就叫Billy Lo;
2) 奧瑪花曼的黃色戰衣, 更是來自"死亡遊戲"最後十一分鐘李小龍真人演譯的衣飾;
3) Kill Bill中的白眉道人能說英文並不奇怪, 因為早在"死亡塔"中, 喬宏扮演的白眉少林大師已英文勒勒聲!!
4) 少林足球的"腰馬合一"是來自"猛龍過江", 各師兄弟的稱呼則來自"精武門";
5) 少林足球精彩的開場動畫, 是繼承李小龍電影的開場影畫;
6) 少林足球及功夫的配樂更與李小龍部份電影的配樂何其相似!!
7) 功夫裡的斧頭幫, 可能來自"精武門"電影中的俄羅斯人, 他們自稱斧頭黨.

Friday, April 29, 2005

27.4.2005 中環


27.4.2005 中環
在香港, 好少唔趕時間吧. 時間就是金錢哦! 一秒鐘上落幾百萬(血壓?), 你賠俾我呀? 結果你站在中環地鐵站, 就會見到千千萬萬的香港人, 向著同一個人生目標進發: 趕到呢班車! 他們沒頭沒臉, 行色匆匆, 彷彿還有兩秒就不能投胎轉世: 下世我要做李嘉誠! 當地鐵廣播大喊: 請勿在月台上奔跑! 他們越聽就越跑! 這就是香港精神哦! 你以為著西裝就會好似洋人斯文悠閒D? 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呀, 正傻仔來的! Posted by Hello

Thursday, April 28, 2005

清朝宮廷畫師郎世寧


因採訪認識了新朋友, 他叫郎世寜(Giuseppe Castiglione), 意大利米蘭人, 1715年前往中國傳教, 當時正值清朝康熙時代, 被康熙以藝術家身份召進宮中, 作為宮廷畫師, 並協助設計圓明園. 郎世寧在中國待了相當久的時間,從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計約有50多年. 1757年,乾隆曾為郎世寧辦70歲大壽,證明他在宮中頗受禮遇及恩寵。他晚年時替乾隆和其妃子畫了不少的肖像,於1766年在中國去世,去世時官至三品,被乾隆追賜封為侍郎銜。
郎世寧以西方寫生的技法,畫宮廷中的建築、犬、馬、花鳥,因為文藝復興以降歐洲精密的解剖學和透視法技巧,使他能準確地捕抓物象的真實性,獲得帝王貴族的愛好。
以上這幅題為《秋林群鹿圖》繪畫林中之鹿, 副立體感而生動, 柔合了中西方的繪畫技巧. 乾隆更在畫上蓋上八個壐章, 表示達到頂級的喜愛.
附帶一提: 中央電視台正在拍攝《宮廷畫師郎世寧》, 導演則是曾拍過"宰相劉羅鍋"的導演張子恩。

Monday, April 25, 2005

24.4.2005 中環遮打花園


24.4.2005 中環遮打花園
反對人大釋法遊行最終只有約一千人參加, 但無礙他們想要表達的訊息. 手執黑氣球的是一批爭取居港權人士, 他們就是當年第一次人大釋法的受害人.
人大釋法就像丈夫"強姦"太太. 丈夫說: 我娶了你, 你就是我的人, 我跟你造愛, 合乎道德法律, 天經地義, 你拒絕我是你不盡作為老婆的責任, 我只是行駛我的權利而已!!
太太說: 我雖然嫁了你, 但我們各自也是獨立的個體, 有各自的想法和喜惡, 你應該尊重我的決定, 我們是對等的關係, 你霸王硬上弓, 傷害了我的身體, 又打擊了我的心靈.......鳴鳴鳴......在我不情願下你強行插入, 這就是強姦!!
前者是以夫妻兩人的關係作為基礎, 認為結婚後任何形式的性行為皆合乎夫妻的道德; 後者則是以個人的權利出發, 保障每個人的基本自由和尊嚴. 前者"結了婚你就是我的人"的想法明顯是保守古舊, 後者"你應該尊重我的決定"則是現代自由思想的大趨勢. 我們當然希望社會能不斷改進變好, 支持後者明顯能推進社會繼續趨善.
Posted by Hello

31.1.2005 尖沙咀九龍公園


31.1.2005 尖沙咀九龍公園
你看!! 她們好守秩序吧!! 泳衣一樣, 動作一樣, 連站立的方式也一樣, 簡直是軍訓式的操練哦. 也許她們是八胞胎吧!? 她們的媽媽分娩時, 一定很驚訝: 嘩! 我生了八個BB!!下?? 竟都是女的!! ?然後就暈倒過去. 我想情況大概就是這樣. 當她們要飲人奶時, 就是媽媽教她們要排好隊, 一個輪住一個, 否則就別碰我的乳頭!! 狗娘養的!! 那她們現在即係排隊等飲人奶咯? 當然不是啦, 她們只是中國國家水上體操花式表演隊等候表演啦~~難得你又咁多幻想!! 係咯係咯, 我還想到中國十三億人都是同一個母親生的, 十三億胞胎......!!! 夠啦夠啦, 咁阿媽個肚咪大過中國? 用下腦啦!! 狗娘養的!!
Posted by H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