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05, 2006

聖血與聖杯之謎──公審《達文西密碼》



現在談《達文西密碼》好像out-dated到不得了,我的立場簡單:小說刺激好看,已很久沒有追小說的感覺了,整本書開始的三分之二能一氣呵成;電影則只服務於小說和作者Dan Brown,斥責導演和演員表現不濟,不太公平,背後的幕後黑手仍是不懂電影的Dan Brown。
關於小說的爭議,讓輿論最反感的地方,是Dan Brown在小說的前言裡,不斷強調故事背景的真實性,尤其是有關歷史文化藝術宗教這部份,這當然引起不少專業及宗教人士的反彈。我反而感到奇怪的是,為什麼他們不把前言也看成小說的一部份?這明明白白是一本小說,從第一頁開始就是了;這種「仿紀實」的形式已不是新鮮事了,沙特的「嘔吐」、卡繆的「瘟疫」、芥川龍之介的「河童」等,都在開章明義聲稱,以下的故事是真實的紀錄或日記,讓讀者讀起來更有真實感。我甚至覺得,Dan Brown為自己的小說公開辯護時,仍是以小說家的身份在「伸延創作」,他要誠心的相信小說,才能成就小說的傳奇;就如哈里波特的作者J.K.Rowling,她要充份相信Harry Potter的存在,才能把人物寫得更有血有肉。
不過爭論還是帶來好處,讓我們透過不同的渠道了解宗教和歷史。《達文西密碼》小說出版後,不少「解碼」式的書藉不斷出籠,指出小說的種種歷史錯處,並為天主教的立場辯護。「聖血與聖杯之謎──公審《達文西密碼》」當然就是這類書的一夥,但卻不同於坊間只有「反小說」的觀點。
首先,編作者Dan Burstein是一位有經驗的記者,他採取多角度的立場,把不同專家和宗教人士的文章、訪談和報導撮要及集結,所以讀者不只看到反小說情節的觀點,還有正統歷史的說明,以及比小說情節更誇張偏離的推測,讓讀者有更廣更闊的視野。
第二,書本不只是狹隘地針對《達文西密碼》,更不是把小說逐篇逐句揪出來鞭屍,而是以更宏觀的角度,去探討宗教歷史文化的真相,所以篇章是以《達文西密碼》帶出的爭議作為選材,例如第一章討論的,便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真正身份(究竟是妓女、耶穌最親密的門徒,還是耶穌的妻子?);第二章討論的是有關基督教神聖女神的傳統(究竟天主教與基督教中,女神和女性的形象是否曾被抹煞或抹黑?);第三、四章則是「失落的福音書」和「基督教早期」,當然是討論近幾十年不斷出土的幾篇重要福音書,掃描出基督教成立之前早期的教義面貌;以後當然還有討論達文西、隱修會及聖殿騎士團的歷史及傳說等,也相當全面及詳細 。
這本445頁的書本,雖然只是撮要和集結的入門書,但對讀完《達文西密碼》後有疑幻疑真感覺的讀者,肯定有撥開雲霧之效,眼界大開。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