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7, 2012

「八九風光如此美好」攝影展



城市制度讓人人生而平等、機會平等,平等慢慢變成平凡;大城市的規範讓我們樂於接受當下,慣於自我催眠、信任一切;因而我們相信法律制度、宗教制度、交通制度、教育制度、飲食習慣、閱讀習慣、視覺習慣十七世紀物理學的格言「看得見的才多相信Seeing is Believing!」發展到今天,我們己生活在「We Believe…「大相信的年代」!我們相信影像及信息提供者,但生活在影像泛濫的今天,影像意義日益模糊;照片己不是視覺記憶的忠實容器,像「坦克人 Tank Man」的新聞影像,各方可各取所需、各自表述。照片影像是否為政治的旁白、歷史的插圖,定還是永恆的真相藝術載體可否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歷史和傳統…?

在倫敦遊學的香港藝術工作者楊德銘 (Paul Yeung) ,這兩年正進行著某種類似「家庭影像」的「考古調查」。楊德銘在家裡翻開相簿時,赫然發現自已在一九八九年的一些零碎照片紀錄,竟然在今日可以進行第二次創造。是次構思了兩年、在MOST小空間內舉行的「八九風光如此美好!」楊德銘照片展,我們選擇了六幅作家在一九八九年的一些生活照,當中甜蜜美好的影像既夾雜着後加的時間符號;或許曖昧的時空交錯,反映作家對這些年及當下的種種思考

在視覺形式的意義來說,「八九風光如此美好!」的家庭照片,一方面讓我們看見了私隱空間內歷史影像所呈現的和諧張力,竟然可以和波瀾壯濶的大時代完全無關,一方面也讓我們覺察到後加的藝術力量如何可以借用電腦程式把影像時空扭曲,再呈現一幕幕看似淡如開水的小家庭小生活的「意外關心」,當中隱藏了作者對後八九香港微妙變化的觀察;而楊德銘雜粹的美學貭感,亦共同打造作品觀點和解讀上的多樣性。「假象的虛構、現實的挑衅、時間的顛覆、空間的懸置、時代價值的反諷、主流論述的再闡釋」或許是楊德銘「八九風光如此美好 GOOD OLD DAYS IN 1989!」家庭系列照片的關鍵詞展覧亦呈現作者、策展人以佈展等試驗方式,利用情景再造(Re-contextualization) 的策略,為影像觀察者製造另一層面的歷史真實 (Fabrication of Another Layer of Reality) ,以新生活符號懸置在流逝的時光記錄上,既觸動我們對大時代主流論述的疑慮和另外看法,也呈現楊德銘對映像真假問題的關注;這種關注回應了美國學者侯瀚如 (hou han ru) 2011年在時代美術館 (Time Museum) 策劃《懷疑的力量 The Power of Doubt》展覧時的一些思考真假圖像的編制如何呈現一種糾結而迷人的記憶臨界狀態?新媒體如何賦予一種新的功用生產『真實』的塲所?城市場景中不經意的、小的、容易被人忽略的碎片… 如何以親切的方式記錄了社會轉型對人們日常生活環境所產生的影响?真實與虛幻,謊言與真實,最終都會否變成一種無意義的混沌︳本體︳宇宙圖景我們對于世界的視覺依賴是否已喪失其可靠性我們能不能透過自己的感官去真正看清這個世界是否在這種共同懷疑中,我們才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參展覽圖錄pp.11-21)

展覽論述在真假圖像以外,亦環繞個人和集體關係進行。照片中自傳式的影像往往配搭上其它人物環節。對楊德銘而言,這些既個人、亦集體的影像究竟是由作品所呈現的「個人回憶」建構「集體記憶」?定還是一體多元的「主體記憶」反吃、秒殺了「個人回憶」?楊德銘又思考着「歷史」再現的範式公共空間內集體的「歷史」可否經私人空間 (家庭系統家庭相簿一脈相傳?在政治現實中,家庭照片記錄會否在展示個人生活經歷、存在意義以外、也成為影像大時代下、見證美化重要情景的載體?在心理治療上,思憶和觀看兒時快樂的照片影像又可否真正清洗、抹走當日痛苦的集體經歷…? 人們對於照片的紀實意義及歷史論斷會否隨時代而變正由於作者重視內容而非易於記憶的風格,關注不同的「時間符號」,而非實驗性的視覺形式來重新結構自己舊有的攝影詞滙;作品遺留的影響力無疑是觀念論述的張力而非泛濫或二手的影像形式(林漢堅)

「我一直在想家庭照片能否反映我自己的人生?又是否可以反映到一個社會、一個時代呢?即使照片中一點都沒有與「六四」有關的細節,又能否暗示出與「六四」有關的主題?照片的曖昧性(元素能被多重解讀)和選擇性(納入部份元素而排除其他元素)是我很感興趣的課題,尤其是放在新聞和紀實攝影的情境上,我們一直以照片作為證據,不論是個人還是歷史,「有相,有真相」的概念依舊牢固。因此,也有不少人為了竄改歷史而竄改照片,期望營造和諧美好的氣氛。我一向喜歡以這力打力來創作,於是我把自己想像成一位極權者,要竄改一個人的兒時記憶,便從他的家庭相簿入手,而對象則是我自己。以「八九風光如此美好!」為題,是作為一種「反話」來說。表面上,這輯照片是試圖以美好的家庭照片,來河蟹一個動盪的時代。但同時,照片中的部份元素,卻被我修改過。每一張照片都有一個元素,根本不屬於照片中的年代,於是竄改過的照片便成為時空差錯的「不可能空間」,而無法成為一件可信的「證據」。簡單來說,便是以一些經過修改過的圖象,來美化八九年的印象,但同時也讓人知道這是「美化」了的效果,籍此反思個人、照片、歷史和記憶之間的關係。照片與觀者的互動也是作品有趣的地方。今次我展示照片的方式,是並不事先告訴觀者「照片已修改了」;一般來說,他們起初只會當普通家庭照片來閱讀,但後來可能會有細心的讀者,慢慢察覺到元素中有些不妥,從而重新理解照片的真實性和作品背後的意義。在我觀察 和經驗所得,有些觀者是無法判斷哪些元素是屬於哪個年代,因為他們太年輕了。這讓我明白到,如果某些歷史知識無法傳承下去,將來的下一代將會對過去越見模糊,而讓人誤導或扭曲的機會更大。

但願你相信,八九一切風平浪靜,八九風光如此美好。但願你的八九年也是如此(楊德銘)


策展:林漢堅 Lam Hon Kin
作者:楊德銘 Paul Yeung
展期:25.5 – 4.6.2012 (12:00-19:00)
地點:MOST,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L712A
主辦:a presentation of MOST
收費:免費入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