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遺體送往殮房暫時安放。劉永明攝/蘋果日報/2015-4-4 |
或許這樣的一張新聞圖片,無論如何都不會引起你們的關注。世上一天的生死多如繁星,轉角的醫院白布擔架床一瞬又怎會吸眼吸睛?它只要被你的眼頭邊緣稍微掃到,就已經轉頭望向另一虛空角落。如果連一秒都不能停留我們的注意,又何來產生意義、引起情緒、鼓勵反思?作為攝記,作為讀者,大概我們也曾質疑這樣的照片對社會有何意義。
不過,如果在那幅既薄且重的白布之下,是我們認識的同學、好友、親屬、摯愛,那又會是怎樣的答案。我們一向認定報紙雜誌這類傳媒為「大眾傳媒」,受眾是人多勢眾的「市民」和「市場」,「新聞價值」是一套決定「大眾」應關心什麼話題的概略標準。某新聞照片能在媒體出現,代表它有一定的說話要向公眾訴說。可是這張照片,明顯是私人的,它只向認識郭俊麟的朋友與親人訴說:他在那裡!他已不在這裡。
作為攝記,從不想像我會對這種照片產生情緒。但今天,這照片也卻成為了我的一種憑吊與渲洩。看著它,始終給你一種異樣的感覺,那曾經堅強爍爛卻又帶著悲劇的生命,被兩位大概素未謀面的醫院阿姐運送著,彷彿床上的是沒有絲毫生命氣息的死物。對的,他已死了。那近乎是一種確認,一種證據,一種侮辱,一種侵犯;雖然我根本沒看到他的臉,而只是憑著相念相信攝記的專業可靠。一旦當你得到確認,眼淚慢慢的滾下來,悼念的儀式便開始了,而釋懷與淡忘也緩緩而生。
若你現在問我,這樣的新聞照片仍有意義嗎?或許,這不是一般廣義上的「公眾意義」,但我依然相信,它是重要的,即使它可能只是對城市中的幾個人在說話。
(以文悼念友人Andy,願一路好走,有緣必再聚。)
1 comment:
take care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