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6, 2008

《向莊子請益》

「我怎麼知道貪生不是迷惑呢?我怎麼知道怕死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而不知返鄉那樣呢?麗姬是艾地邊疆官的女兒。晉國國君要迎娶她的時候,她哭得眼淚沾濕了衣襟;等她進了王宮,與晉王同睡在舒適的大床上,同吃著美味的大餐,這才後悔當初不該哭泣。我怎麼知道死去的人不後悔自己當初努力求生呢?」 

(《莊子・齊物論》,擇自《向莊子請益》)

Sunday, August 24, 2008

Saturday, August 23, 2008

國際美酒展 (A World of Fine Wine)



國際美酒展 (A World of Fine Wine)圖輯:
http://good-times.webshots.com/album/565576342Pirbcz

Friday, August 22, 2008

美食節的牙籤情侶 (Mark a toothpick cross on Food Fair)



明明早一秒鐘還把它放進口裡,下一秒鐘卻成了地上的垃圾,人類把東西「轉性」的能力確是奇高。一個蘋果被咬了一口,放在自己手裡仍是一個鮮甜美味的蘋果,但放到一個名叫「垃圾箱」的盒子裡,卻頓時變得人見人憎。看來「本質不變,但意義因場所改變而改變」有其道理。

就看看牙籤吧。一秒鐘前它還幫你串著燒賣,一秒鐘後你卻隨手扔掉。先不談這種「打完齋唔要和尚」的反骨仔風格,就算人家已被你變成垃圾,你也應把它放進垃圾箱裡,所謂「垃圾要放進廢紙箱,人死也得裝三支香」,這是現代人類文明的規範。現在一個香港美食展,不知被二五了多少牙籤兄弟姊妹們,這種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場面,如何讓人試食掃貨得安安樂樂呢?

身為戰地攝影師,也就只能做個好心,把那些一起陣亡的牙籤情侶,做個真實的紀錄。在茫茫籤海中,兩支牙籤因邂逅而相戀,愛得激烈時更打哂交叉,做愛做的事;在一片黑暗庸俗的搶購戰事裡,難道不是一道溫暖的陽光嗎?受到這樣愛的感動,難道不是要再試食多兩塊午餐肉來慶祝一下嗎?

但願,牙籤情侶們都得到安息,在天國裡盡享永生;但願,在那裡,天使都沒有牙。

牙籤們,小心有牙!

美食節的牙籤情侶 (Mark a toothpick cross on Food Fair)圖輯:
http://good-times.webshots.com/album/565534717IVSeLt

Monday, August 18, 2008

Sunday, August 10, 2008

奧運紀念鈔之隊 (Queue for Olympics HK Bank Notes)



很多華人視北京奧運為中華五千年來的一大盛事,視中國舉辦奧運為「中國人的驕傲和光榮」,這思想大概是源於「中國終於與西方國際平起平坐了」的概念,實在是完全沒有大志的想法。別人搞什麼,你又跟著搞什麼,好的說法是平起平坐,差的說法則只是一條跟尾狗。其實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已經跟國際接軌了,別人有大屠殺,你也有六四屠城;別人有內戰,你也有國共內戰;別人有貧富懸殊,你也有城村貧富懸殊;別人有空氣污染,北京也有,香港也有,實在是「中國人的驕傲和光榮」;現在別人搞奧運,你又跟著搞,那只是錦上添花罷了,又怎能突破國際,提升自己成一哥地位呢?

中國真正成為泱泱大國,要做到你搞什麼,別人跟著你,才算上策。你吐痰,別人跟著吐,上策。你打尖,別人跟著打,上策。你排隊,別人跟著排,上上策。這才像樣嘛,別人搞的你不搞,專搞別人不搞的,那叫做「藍海策略」,但別人老婆就另當別論,大概你不會不懂吧。所以就這樣吧,把香港成為一個試點,把「一窩蜂排隊投機文化」發揚光大,那是香港的持續特色之一,比「舞照跳馬照跑」更根本,更生活,更悲哀。不是吃喝玩樂的玩意兒,是「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呀。對對對,中銀香港已配合好了,他們會發行北京奧運紀念鈔票,到時先讓你感受一下香港人的威力,再考慮一下在東亞運動會增設一項排隊比賽,慢慢發展成國際性的盛事,這才是「中國人真正的驕傲和光榮」,真正的大志。

奧運紀念鈔之隊圖輯 (Photo Album -- Queue for HK Olympics Bank Notes ):
http://community.webshots.com/album/565262451RQqLsm

Wednesday, August 06, 2008

蝙蝠俠–黑夜之神 (The Dark Knight)



毫無疑問《蝙蝠俠之黑夜之神》是本年佳作,導演Christopher Nolan雖然年輕(只有38歲)卻才華洋溢,非常擅於陰暗心理的描寫;他的第二部電影《Memento》在敍事手法和心理驚嚇上已成電影經典,上一齣非蝙蝠俠電影《The Prestige》也出奇地拍得神秘奇詭,估不到今次「蝙蝠俠」這類荷里活娛樂大片仍然拍得豐富奪目,既有一般緊張刺激的元素,也有豐富的心理及社會描寫,秉承導演上一集的獨特氣質。在上一集《蝙蝠俠之俠影之謎》裡,導演已表明要把蝙蝠俠拉回現實生活裡去,並決定把電影拍成史詩式格局,來表現蝙蝠俠的轉變和成長,以有別於以往(例如Tim Burton的版本)過於漫畫化及誇張的風格。顯然,Christopher Nolan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這大概也有賴於電影編劇David S. Goyer(他是個蝙蝠俠迷)的功力和詳細的研究。

無可置疑,小丑是今集《蝙蝠俠之黑夜之神》的大主角,這除了是因為飾演小丑的Heath Ledger突然逝世,以及他讓人炫目的演技外,主要還是電影本身嘗試把小丑描寫成一個無政府主義份子,而背後的理念,就是要透過發掘人類潛藏的陰暗面,以及破壞人類社會的道德規範,來彰顯人類本身的邪惡、道德規條的古肅,以及「人們嘗試利手雙手控制小小世界的悲哀」。小丑已不單單是因為童年陰影而成為壞蛋,他更接近一個有理念的社會行動份子,他看穿了社會的偽善和人類的軟弱,並透過他完美的計劃來讓人恐懼和反思。

金錢對小丑來說毫無意義,他說:「這個城需要一個更高級的罪犯。」很難不讓人想起《二百萬奪命奇案》的「命運」殺手,以殺人來讓人省思人生的問題。小丑甚至連他自己的性命也毫不吝嗇,他是一個完全沒有恐懼的人,簡直就是周星馳在《回魂夜》裡角色的黑暗墮落版。而「Why so serious?」更是他的名句,社會有太多道德規範,但在他眼裡其實毫無作用,因為他就是一名受害者,所以他寧願製造社會混亂(chaos),提倡「做人無謂咁認真」,你認真,但其他人不認真,最終受害的只有自己。「人性本惡」的概念非常明顯。

小丑說他沒有計劃,他只利用別人的規則(弱點)來反擊,所謂「借力打力」,實在是對極了:

第一幕集體打劫,「少一個人分少一份」的計劃,正正就是他利用人類本性貪婪的特質,最終各人各自歸西,自食其果。

第二個計劃,小丑要脅蝙蝠俠現真身,否則濫殺無辜市民,正好瞄準了蝙蝠俠怯於現身的懦弱,但又要自拯英雄救市民、甚至怕被市民唾罵的弱點,最終要最高檢察官白騎士假冒蝙蝠俠之名才幸免於難,但已突出了蝙蝠俠的怯於現身的困局。

第三個計劃則是小丑要蝙蝠俠選擇救愛人瑞秋還是白騎士,蝙蝠俠毫不猶豫出於私心衝去救瑞秋,卻原來小丑把兩人的地址刻意倒轉了,最終只救到白騎士要犧牲了愛人。小丑正要突顯蝙蝠俠的私心和軟弱,來打破他能救世萬能的自我英雄形象。

第四個計劃,小丑公開威脅會計師芮斯要在一小時之內被殺,否則就會炸掉一間醫院;這也是第一項社會實驗,來考驗社會會否犧牲一個無辜的人,來換取更多人的生命;或者一個人會否犧牲一個陌生人,來換取自己親人的生命,這實驗用以挑戰社會一般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崇高而值得尊重」的道德觀念背後,其實不乏私心偏見。而電影裡也正正說明,社會裡有人會設法殺掉芮斯,來換取更多生命。

最後也是最震撼的一項「社會實驗」,就是兩艘船的互爆計劃,這大概就是電影《恐懼鬥室》的集體版了,也是電影裡最烏托邦和冷酷的一幕。兩艘船,一艘載了囚犯,一艘則載了普通市民,小丑要他們在十五分鐘內啟動引爆器炸掉對方,否則就會一起被炸毁。普通市民那邊採取民主投票制,結果還是大多數贊成炸掉對方,卻因無人能承受殺人的「罪惡感」而放棄引爆;囚犯那邊更離奇,監獄長官無法決定是否按鈕,卻被一名囚犯主動把引爆器掉到海裡,間接放棄自己的生存權,電影沒解釋為何如此,大概他自覺罪孽太深,不值得繼續留世,以一種「救贖」的心態來犠牲自己。

本來小丑的用意正是想製造這種階級分化:囚犯和普通市民,來挑戰大眾對「尊貴生命人人平等」的道德觀:囚犯的生命值得尊重嗎?囚犯的生命是低一等的嗎?雖然最終他們都沒有互炸對方,但其實很明顯,小丑還是嬴了,因為大多數普通市民早已決定要炸掉囚犯,大概他們的心裡都認定:囚犯的生命是低一等的,犠牲他們較容易讓自己接受。而且,更可悲的是,不是人的本性善良而令計劃失敗(沒有炸掉對方),而是因為那人無法按鈕的「罪惡感」,和隨「罪惡感」而來的囚犯自我「救贖」才幸免於難,電影的冷酷和黑暗莫過於此。

不過,我相信,無論是市民抑或囚犯,如果最終真的啟動引爆器的話,爆炸的應該還是他們自己那艘船才對。按照小丑「借力打力」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有自食其果的懊悔功效。就如蝙蝠俠犠牲了瑞秋一樣。Did the joker lie? 網上已經有人開始討論這話題了。

我實在愛死了小丑這個角色,雖然無法跟他一樣冷血,但他挑戰既有道德標準和嘗試搞破壞的心態,也值得讓人學習了。

Why so serious?

Sunday, August 03, 2008

布幔後的書展靈魂 (Under-Cover: Hong Kong Book Fair)



書,被蓋住了,才更突顯書展的靈魂。
各種促銷牌匾廣告宣傳,一百蚊任揀七折送機票再買十送一大平賣,都無非要爭媚鬥俗,把顧客的荷包都吸去才肯罷休。
不錯,那是一個散貨墟。比較接近年宵,卻少了幾分創意。也很類似工展會,但多了一份文化修飾的虛偽。
但願那八十萬人次入場的市民,都每人至少買一本具啟發性的書,在這一年裡好好閱讀;八十萬本書就此攪動了八十萬副腦袋,想來,也不太壞。
如果他們都懂得閱讀的話。
但如果懂得閱讀的話,又為什麼要一窩蜂到書展逼餐死才買書來讀呢?
買書事小,趁熱鬧事大;讀書事小,out-dated事大。
那大概是趁墟的真義。
結果,在布幔後,其實什麼也可以。

布幔後的書展靈魂 (Under-Cover: Hong Kong Book Fair)圖輯:
http://community.webshots.com/album/564962711AHzSsS

註:「消費四步曲」計劃已初步確立:香港四大消費盛事:美食博覽、工展會、購物節、書展,正努力進行中。

2008.07.27 灣仔書展



2008.07.27 灣仔書展

推開冰冷的金屬大門
薄薄的哀霜沾濕了房間
白布掩飾了逝者的孤獨
那是待售的書
像耶穌等待復活

但耶穌還分好壞賤貴
八折的耶穌正暗寸一百元四個的耶穌CHEAP了一點
買二送一的耶穌則單打十蚊任揀的耶穌太過濫交
但門徒們從來只問價錢不問收獲
越賤價越快樂
心靈卻沒有份兒

沒翻生的耶穌只是死屍一條
沒復活的書只是廢紙
祈禱 打齋 默哀
只祈求在停書間流連的書魂字鬼
在下世輪迴投胎時
化成作家 書商 出版社
共享未來的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