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31, 2007
Saturday, August 25, 2007
Friday, August 24, 2007
《失控的進步》—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樣倒下的
一向不太喜歡普遍社會意義上的「進步」:賺更多的錢,爬更高的職位,發揮更大的潛能;那幾乎是基本教義派的狂熱教條,為什麼硬要得到「帶唔落棺材的名和利」才肯罷休?為什麼硬要挑戰自己的極限才能獲得滿足?難怪「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成為經典金句,它的病毒源頭來自「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和「不進則退」,雖說壓力可以逼出一個人的最大意志,但壓力也可以逼出一個人的最壞健康。
所以,在書店裡見到這本書時已眼前一亮,雖然《失控的進步》並不反對「進步」的概念;它的封面寫道:「一次獵殺一頭長毛象,是生存;一次獵殺兩頭長毛象,是進步;一次獵殺兩百頭長毛象,則是進步得過了頭。」作者要針對的,並不是「進步」這概念,而是人類對「進步」的過份狂熱,最終會令我們踏入「進步的陷阱」,自取滅亡:
「人類對進步的務實信仰已經衍生並強化成一種意識形態、一種世俗的宗教,和其他宗教一樣,人類也對進步信仰背後的瑕疵採取漠視的態度。於是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進步就變成了一種『神話』。當我用神話這個字眼時並不意味著信仰是脆弱或虛偽的,相反,成功的神話都具有強大的威力,而且其中常帶有某種程度的真實。」
「進步的神話有時對我們很受用,至少對既得利益者很受用,且未來仍將如此。但我要在本書中主張的是,這神話也同時變得具有危險性。進步具有一種內化的邏輯,這邏輯會領著我們踰越理性,走向滅亡。那誘人的成功之路盡頭可能埋藏著陷阱。」
那陷阱,大概就是「自然資本」的大量破壞和消耗。
人類自取滅亡,我當然是樂於見到的。正如黃子華說:「環保是為了下一代,但沒有下一代才是最環保。」人類滅絕,地球才得以從頑疾裡恢復過來,何樂而不為?但作者Ronald Wright顯然仍抱樂觀之心,撰寫一本幽默機智的「人類進步史」,好心地一再勸戒人類,要小心「失控的進步」帶來對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終極毁滅;他警告:「地球上第一個文明蘇美瓦解時,只影響到五十萬人;羅馬的衰亡則影響上千萬人;假若我們的現代文明失控,將會為數十億人帶來無盡災難。」
作者帶我們了解歷史上的蘇美、羅馬、馬雅和復活節島文明,嘗試解釋為什麼它們都在一千年間步上瓦解的命運呢?《失控的進步》的副題是:「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樣倒下的」,也就是這本書裡最讓人震撼的一章。復活節島最享負盛名的,當然是矗立在島上的巨石人莫阿伊(moai);1722年的復活節當天,一隊荷蘭航艦發現一座無名島,島上沒有一棵樹,小島受侵蝕的程度嚴重到讓他們將之誤以為沙丘。他們向小島駛近時,看到數百座巨型石刻雕像,感到萬分驚訝:「我們無法理解,這些人在缺乏粗壯木材或強韌繩索的狀態下,竟能竪起足足有三十呎高的雕像。」
復活節島的神秘深深讓人著迷,至使不少後人以外星人來解釋巨像的存在;小時候最喜歡讀這類奇怪書本,還記得一個解釋,指巨像的面向其實是用來為外星人導航的,它們排列的方式就如機場的跑道。作者Ronald Wright反對這類神秘解釋,並透過各種文獻和地質紀錄,展示了一幕「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樣倒下的」的連續劇。
扼要地說,復活節島的歷史就如現代文明的發展。復活節島原來水源充足,充滿高大的樹木,還有豐富的海產;人類移民到島上,天然資源讓他們開花結果,在幾百年間人口增長到約一萬人。他們組成村落、分裂階級,並開始雕刻石像來榮耀自己的世系。
後來,各氏族的雕像崇拜越演越烈,需要的木材、繩索和人力越來越多,好把石像拖運到祭壇上,於是砍伐樹木的速度勝過樹木生長的速度,最終最後一棵樹宿命地倒下;木材資源的缺乏造成氏族間的戰爭,但他們仍深信只要能保持信仰,繼續雕刻並增加數量,以榮耀它們,榮景將能重現。結果居民繼續雕刻比以前更多更大的石像,戰爭卻越來越烈,食物越來越少,人口也買少見少;最後可能是與外界的接觸揭穿了石像崇拜的幻覺,殘餘的居民竟開始破壞這些雕像,並在外來人帶來的疾病和槍桿下,滅亡成為唯一的結局。
各類文明滅亡的肥皂劇大同小異,只是角色和規模大小略有不同。現在各個大國爭取石油資源越演越烈,在北極海底插旗都俾佢諗到,未來的資源爭奪戰肯定誓不可擋,結果復活節島的戲碼由電視劇《歲月風雲》演變成大電影《珍珠港》,但內容之慘不忍睹卻是殊途同歸。
只談經濟發展的香港其實已是窮途絕症,一本談復活節島的書又關佢x事?尤其是這書的副題如此沉悶,對我們這些鍾愛偷窺八卦的香港人又怎會引起閱讀的慾望?大概把副題改成「香港島的最後一株陽具是怎樣倒下的」,才會吸引不少男性讀者的眼光;若女性們略嫌太過男性霸權,誓要為港島區的最後死者爭一席位,那「香港島的最後一對乳房是怎樣下墮的」,應該可以引起女性讀者的恐慌。
Sunday, August 19, 2007
18.08.2007 美食博覽
18.08.2007 美食博覽
大概香港人都肚餓到極點,一窩蜂到會展搶奪糧食,爭分奪秒試食各款東西不在話下(「東西美食」和「東西」是兩件事),購買慾之強簡直是男人看完四仔後谷上腦,左手右手大包小包行李拖喼一擁而上,世界末日就快到都唔駛咁狼死,但禁止消費才是香港人的世界末日;與其說個肚空空想買野食,不如說是心靈空空無事可做,掏錢換到自己想買的東西充實又開心,然後又像夢遊回來唔知自己買左咁多,慢慢後悔自己屋企細細人工少少,發誓下個月不會再踏商場四分一步,結果下月outlet減價排隊排第一,要在「亂葬衫崗」之中才找到真正的意義。難怪香港都要搞個大型購物節,「購物成節」大概與「狐狸成精」同等級數,「香港人=購物狂」之名不難在世界不逕而走。
美食博覽2007:
http://fotologue.jp/ballkafka
Thursday, August 16, 200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